任何都值得考研?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想法,就是“读研”这件行为本身是不值得探讨的,其价值取决于你为什么要读(考研的目的)以及你读了之后想干什么(读研的规划)这两个问题。 先说一下自己,某普通一本英语专业,大二开始准备考研,考了两次,第一次352分,第二次401分。为什么考两次呢?因为换学校了哈哈!所以两次的考试科目、复习方法都一样,只是换了目标院校和专业。
我的经历应该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个问题——值不值得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以我为例,因为我本身就是英语专业的,本科期间也多次获得奖学金(虽然都是校级),所以在毕业的时候本来可以保送到本校的外国语文学专业的。但是因为我对自己本身的能力不是很自信,而且也想通过考研来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轨迹,因此就参加了全国统一考试的选拔。
以我的经验来看,除了那些对学术研究非常有热情并且希望今后能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进的同学之外,其他绝大多数的同学选择考研都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就业的竞争力,二是更换自己的学习环境。 先说第一个,提升就业竞争力。这一点不需要多说什么,现在研究生的学历在招聘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一些竞争较为激烈的岗位中,往往学历是用人单位筛选的第一标准。所以为了找工作而考研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再说第二个,更换自己的学习环境。这个意思不是说换个地方读书,而是说希望自己能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因为很多人的本科是在自己家乡或者就近读的,而考上研究生后则有机会去别的城市乃至别的国家深造,这种开阔视野的机会是十分宝贵的。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学习到不同的课程也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毕竟同一学科下也会有许多分支,在不同的导师带领下,甚至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个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比如说如果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而打算考研,那么就必须得权衡读研期间付出的时间和所得的收益是否成正比;同样,如果你是为了转换自己的学习环境而考研,那也得考虑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与收获的成果是否匹配。
总之,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看你自己的抉择,考研也一样。最后,如果你想好了要考研,那我祝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