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如何报学校?
考完试以后,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高考生活已经结束了,其实还有一场更为重要的战斗,那就是填报志愿。每年有不少学生由于填报的高校提档比例过高而落榜,或者填报高校过于集中而落榜,或者专业不服从调配而被学校退档,造成高分考生低分院校就读。那么,如何做好志愿填报工作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收集资料 多方咨询
填报高校和专业志愿,需要考生和家长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和应该了解的高校和专业方面的详细资料。比如查阅《填报志愿指南》、《招生专业目录》、《招生章程》、高校的招生宣传资料等工具书,和向招生咨询服务部门咨询等。
二、合理定位 把握梯度
高校和专业志愿的定位,主要受本人的高考成绩、报考高校当年的提档线、该考生在报考的当年同分值全省排名情况和在全省报考的同分值其他考生报考情况等诸多因素制约。因此,合理地定位和把握志愿的梯度至关重要,处理不好就会造成高分落榜或低分高就的情况。高分想考上好一点的高校和专业,就须处理好保底高校,而低分要想争取考上心仪的高校和专业,就须处理好冲档高校。因此,高校之间和同一所高校的专业之间要把握好梯度(原则上按从高到低的次序)。
三、分析往年高校的提档线
了解高校往年的提档线。在分析往年高校提档线时,应当这样分析:对于报考的院校当年提档线超过本人的高考成绩,应分析该学校当年提档线与往年提档线对比是属提高还是降低。如果该学校当年提档线是明显降低(比如下降5分以上),且比本人的高考成绩低,则可以考虑报考该院校。因为高校提档线降低可能是该高校的招生计划数增加或因该高校的某些热门专业当年报考的人数较少而引起,这种情况下报考该院校被提档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有可能报考的热门专业被调剂到其它非热门专业。
四、掌握本人报考当年在全省同分值报考考生情况
一般而言,当年报考的人数多,当年的分数线会普遍较高,反之会较低。所以,了解自己在当年报考的同分值考生人数是多少,以及了解前50名的同分值的考生报考的志愿情况,将会使自己在填报志愿时心里会比较有底。另外,由于今年我省高校的录取批次进行了调整(比如一本和二本合并),因此,各批次之间的分值线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动。因此,掌握本人报考的当年在全省的位次情况显得尤其重要。
五、了解本人感兴趣的高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
填报志愿时,要认真研读所报院校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章程(比如对专业有无加试或单科成绩的限制,专业录取是否有分数级差要求,招生有无身体要求等),充分了解高校的办学性质和办学条件,以及所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