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项目有哪些?
一般学校特色主要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特色的核心,制度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物质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展现载体。特色项目往往是指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形成了比较突出的教育优势和办学风格的项目。
目前,学校特色项目的定位和取向主要有:
(一) 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特色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一些学校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为特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民族气节,受到良好效果。比如:中国毛笔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瑰宝。近年来,一些学校把书法教育作为特色教育内容,开设书法校本课程,开展书法兴趣班、书法俱乐部,举办校园书法节、书法展览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以校园文化打造为载体的特色
一些学校把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优化学校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文化氛围作为学校特色教育工程来抓。“校园之声”红领巾广播、宣传园地等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挫折和生存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的园地;各种知识竞赛、科技制作、“文明学生”、“阳光学生”评选等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的主渠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文化环境。
(三)以心理品质教育塑造为载体的特色
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学校立足学生实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知识教育,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创办心理咨询室、建立成长知心角、组织心理健康“三师一室”(心理教师、成长导师、学生教练兼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室)为重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载体的特色
部分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和本地资源、优势出发,通过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社区服务等活动,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迅速提高,形成学校特色。比如:在开展特色建设过程中,有的学校立足资源,突出农业、机械、信息技术等技术教育,促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五)以校本课程与社会课堂整合为载体的特色
部分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立足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和优势,以“走出去、请进来”为基本形式,把校本课程与社会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校内外衔接互动;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挖掘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让学生全员参与,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