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置小学教室?
教室布置要体现教育性原则,环境布置要与教学内容、教育目的、教育要求相一致。如学习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内容时可以张贴“五爱”、“八荣八耻”的标语。小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及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等方面的发育尚未完善,因而容易分散对学习活动的注意力,在班室内布置一些装饰品,可以使教室显得美观些,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活动。如布置小学生教室可安排“植物角”,种植各种植物,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有关植物学知识的教育;亦可安排“动物角”,养一些小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生长和生活习性。也可布置一个“手工角”,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等活动。
布置要体现年龄特点,要适应当代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布置要新颖,丰富多彩。如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弱,而又有极强的模仿力,对周围新事物感到新奇、有趣,易冲动,有很强的模仿力。对这样的学生,墙壁上的贴画或张贴物应生动,鲜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而且要容易取下。如墙上张贴一些小动物、汽车、飞机等装饰画,使学生看到或摸到,激发他们认识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再如悬挂一些儿歌、童谣和童诗等文字作品,让学生边念边唱,培养语感,体会诗的意境等。
中、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发达,注意力容易集中,能按照成人提出的要求做事,而且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等,对这样的学生则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布置一些诸如名人故事、古今中外的著名画家、科学家介绍,以及一些他们喜欢的小说、电影、电视中的人物介绍等墙面内容。这样不但学生可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边等车边读书,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同时,小学教室也应根据每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不同。小学班内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而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等亦不同,可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智力发展水平,布置相应内容。对于认知思维好的学生,则可布置较高级的内容;对于认知思维较差的学生,则应布置一些他们能理解接受的内容。
布置要简洁、整齐、清洁。要充分利用每一寸墙面,教室每个角落内的东西不要堆放过多。每个班可布置一个宣传栏,把每周需要完成的每一项集体或个人的活动,在黑板上公布,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自己参加哪项活动,这样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措施等。要善于利用教室的角落。每个班级教室内都有一些不起显眼的地方,如水池、窗户、电风扇下面、门后等,可利用这些地方的墙面来出黑板报、布置各种作品等小角落。要勤装饰,学生成长、变化大,环境布置要经常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