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何寿南小学排名?
何寿南小学全称为“保良局何寿南小学”,创办于1903年,是一间具有悠久历史和良好口碑的慈善公办小学。何寿南小学共有十个班级,在校学生近600人。学校以“培德启智,善培良才”为教育宗旨,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为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优秀品德,勇于创新的世纪人才”为培养目标。
保良局何寿南小学排名
在近两年的各项素质考评中,该校在光明区均居前列。学校秉承“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创新活校,注重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理念,注重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联系,争取三个教育合力,创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开展了儿童智力潜能开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阅读教育与研究等校本课程的建设。
一、以德立校,营造“和、实、新”的学校文化
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均以《公民守则》和《小学生守则》为准则,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北京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参照。实践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自主、自信、自律”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营造“和”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和乐”的学校人文环境。一是开展“我和老师一起行动”、“我们与校长有个约定”、“我型我秀”、“巧手制作我最多”等系列活动,组织教师进课堂、与校长有约、学生纳凉会等活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之间结成教学对子,师徒结对,传、帮、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加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主题系列“十百千”主题活动,包括举办十届“快乐周末”、“六一”联欢、“我的学校我的家”艺术周等,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实施。
2、打造“实”的队部。学校以“求真尚美,创新自强”的校风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自主式发展”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重视学生活动和实践活动,构建由教师、家长、学生构成的德育实践活动体系。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实践“小政协报”、“小交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劳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到长城我们去探险”、“我是小法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社会,感悟生活,了解社会,开阔视野。
3、培养“新”的人。一是不断改进评价方式,改变以“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习惯,建立主体多元、学科结合的评价体系,将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学校、专业机构评学校等纳入一体化评价,实现多元评价。二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设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校规校纪,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了解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和学校对学生品行规范的新要求。定期邀请社区干部、居民为青少年上法律常识、安全常识等课,扩大学生视野。还与派出所联合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培养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意识。
二、科研兴校,用科研提高工作效率
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用科研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进行“创新教育”的试验与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总结、归纳、提炼、掌握创新教学的基本方法,形成富有实效的创新教学常规。同时,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学科课程领域,探索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整合课程,进行学科整合教学实验。在活动课程领域,不断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开设英语、科技、劳技、艺术、电脑网络等课程。
三、质量强校,以学生发展为本
不断改进教材教法,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和效果。开展了“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改变以往重教学过程不重教学效果,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的现象。由“教师怎么教”转向“教学生学习什么”和“怎样教学生学习”,建立生本课堂评价新指标,以课改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教学过程,提升学校品质。
四、抓常规,促管理,树立品牌
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教育,从组织建设、队伍素质、管理制度、教学教研、素质教育等各方面都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在全面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力求管理创新,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学校开展“人人是楷模,个个树形象”为主题的创建形象班级活动,将评比标准细化,以礼仪、卫生、安全、学习等几方面为重点,进行量化考核,评比结果在广播站每周一公布。将学生日常行为评价纳入课改实验范畴,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探索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开辟学生谈心室和校长信箱,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学生疑难,及时解决学生中的突出问题。
学校正以新的思想和目标,迎接光明区教育战线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