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怎么教初中?

支鹏宇支鹏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初中学科难度增加,如果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措施不力度,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有调查显示近80%的初三是从择校、尖子生坠落等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教师要摆正心态,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调整,在教学目标上求实。当然还应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角色反差 大失分寸

进入初中后,教师突然发现了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缺点,如上课时说话声音不够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等。于是,有些教师开始有意提高声音,而且时不时地还要来一段引人注目的表演。有的老师为了能培养初中学生的兴趣,以自身幽默风趣的性格来争取学生的注意。还有一些中学老师为了增加与学生的对话机会,故意降低自己的说话声音。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以上这些做法都犯了“角色反差”的错误。角色反差指的是一个人在进入新集体后,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依然保持原来惯有的表现。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心理年龄较小,对老师有一种过于依恋、幼稚、天真无瑕的依赖感。他们对老师有着近乎完美的期望值,希望老

师的知识渊博、言行谨慎、品德高尚。而初中的老师,由于学生基础相差较大,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讲课速度较快,因而讲课内容显得浅显,而且初中的科目增多,压力较

大,生活阅历较浅、经验不足的中学教师,心理会产生种种矛盾、沮丧和郁闷,加之有些老师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随意性较大,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的主体性。

结果,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加之学生都有“恋师心理”,一旦教师有不恰当言行时,他们会立即做出判断:这个老师不好,他(她)并不完美。以后,就不会认真听这个老师的课,以至成绩下降,性格孤僻。而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教师不能自省,还持续此种表演而且不计学生的批评,致使怨气越来越大,冲突一触即发,最终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策:

1、进行角色转化教育。初一的新生要从小学的中等生、优等生变为中学的优等生,有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要使初中新生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消除中学“高水平”教师的种种优越感,消除“中学老师一定是好老师”的盲目崇拜的心理。还要教育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既不要过高地要求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要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2、搞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五个有机结合,即全面教育和全面培养有机结合,集体教育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课内课外和学习学校与校外学习有机结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结合,教学学习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在实践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情境和精神家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意识,培养适应社会能力。

3、进行教材和课型的实验研究。根据新的课程理念选择和设计教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革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脱离生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能力,尤其要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精选教材,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科学的教学,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4、研究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愿望,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充分的主动性,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和对话。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准确选择教学方式、手段,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