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题多解?

华辰湘华辰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不依赖答案,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意识。 举个例子说明如何运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生解决“一个数减去最大两位数,差是多少?”这个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解题,然后互相交流,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程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接着再让各组代表说出本组的解题方法,如果代表说出的思路与原来所给答案一致,则加以肯定并让代表演示详细过程;若代表的思路与原答案不一致,但经过引导能够用原答案的方法解出来,则指出这是一种“归谬法”(反向推导),并让代表演示;最后让每个学生独立尝试解这道题,并把解题的关键步骤写在草稿纸上。

“一题多解”教学方法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解题中提倡多思考、多探索,少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因为人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同样一道题目可能有的同学用两种甚至更多的方法就能解出来,有的同学却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思索,去探索。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但不能把答案直接给了学生。

2.解题后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多种解法源于不同的思维路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之后,应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能不能不用这种方法而用另一种方法。只要学生给出的理由充分,教师就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只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尝试的时间,他们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3.多表扬善用方法的学生,多激励爱动脑筋的学生。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比较看重学生的分数和排名。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忽视那些成绩不太理想但却很爱动脑筋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一题多解”表现较为明显的一类。无论成绩好坏,教师都应当关注所有学生,特别是爱动脑筋的同学,他们的想法往往有独到之处,“一题多解”的能力也比较强。要多表扬善用方法的学生,多激励爱动脑子学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