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志愿最多报几个?
答主今年帮助近50位同学填报志愿,发现大家对于志愿填报的疑惑主要集中在“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上。 今天专门写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选大学还是先选专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白高考志愿的两个填报单位——本科和专科,它们的志愿形式是不一样的。 本科的志愿单位是院校,每个批次可填报A、B、C、D....共10个学校志愿;
专科的志愿单位是专业,每个批次可填A、B、C、D...共6个专业志愿,不存在学校志愿。 因为本科和专科志愿单位的不同,所以选择大学和选择专业的顺序也就不同了!
本科阶段我们主要是选择院校,对吧?因为本科是有调剂的(大部分省份没有本科调剂),我们可以把喜欢的学校填在前面,只要我们的分数够,一般都会被录取。即使被调剂到我们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专业也没有关系,因为在大学里是可以转专业的。
但是,如果分数不够,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接受调剂,那这种情况你被调剂到的专业,一般都是这个院校实力比较强,且是你感兴趣的专业。 专科不一样,它的志愿单位是专业,也就是说无论你分数多少,你想上的学校只有这个专业,除非你分数不够,那么调剂也是调到别的班级(当然这种几率也较小)。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说,如果确定好专科志愿的单位是专业,那么首先考虑的就是该学专业将来能够从事什么工作,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因为专科的学制主要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
举个例子: 同样是学习金融,你在专科期间努力学习,顺利毕业就可以直接去银行工作;但如果你是本科生,学习金融,那么你可能还要读研、读博,最后才能进入金融行业工作。虽然最终都进入了金融行业,但是起点和工作内容却差了许多。这就是因为本科是“宽口径”培养模式,而专科是“窄口径”培养模式。
所以在确定专业时,最好能问一下你的老师,你是属于哪一种“口径”——“宽口径”还是“窄口径”。这个是关系到今后自己的人生轨迹的重要信息。 另外,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只看这个学校的名气(简称“看校名”)。其实,很多时候,学校名称听起来高端大气,实际上可能实力并没有你想象这么强。
例如,有很多同学因为看重“中国计量大学”这个名字,想了解一下这所学校的情况,问我意见。我一般会劝他们不要冲这所院校。因为“量大”的名字确实很霸气,但是它和“中”字头打头的中国林业大学相比就差远了。同样,“北京联合大学”这个名字也不如“北联大”“首师大”“北京物资学院”等名字霸气,实则却是全国重点大学。 有些学校为了吸引考生报考,会把学校的绰号、外号以某种方式打在校名上,这样的学校也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