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几月几日是秋?
公历意义上没有秋,只有立秋和寒露两个节气,农历意义上的秋,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 2017年的立秋是8月7号(农历六月二十五)立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白露。白露是农历七月十六。白露之后的第二个庚日,就是秋分。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加长,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逐步下降。
霜降是农历九月三十,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10°。天气渐渐寒冷。立冬是小雪前一天,小雪是立冬后一个节气。大雪冬至期间,阴盛阳微,北方气候逐渐进入真正的低温状态。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立春雨水期,天气渐转温热,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春分,意味着春季过半,之后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温度继续上升,阴雨天气增多。清明谷雨,春末夏初,花事绵延。小满芒种,万物繁茂。夏至小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大暑立秋,高温酷热。处暑白露,处于秋季与夏季的交替时期,这一天的上午,经常可见烈日当空,而下午却乌云密布暴雨倾盆。秋分寒露,昼夜平分。寒露霜降,水冷草枯。立冬小雪,草木凋零,阳气潜藏。
大雪冬至,阳极盛,阴极弱,物极必反。小寒大寒,隆冬岁月,寒风透骨。立春雨水,蛰虫始振,鱼陟负冰。惊蛰春分,天阳下覆,春半无边。清明谷雨,阳气升腾。谷雨后期,气温回升加快。立夏小满,阴阳平衡,万物生长。
芒种夏至,阳极气盛。小暑大暑,湿热交替。立秋处暑,阳极气盛。白露秋分,阴阳平衡,水气渐生。寒露霜降,阴气渐长。立冬小雪,阳气潜藏。大雪冬至,阴极之至,万物盛极。小寒大寒,阴盛阳微。立春雨水,万物萌动。
惊蛰春分,阳和发荣。清明谷雨,阳气升腾。谷雨中期,天气多变。小满芒种,郁而从之。夏至小暑,阳极气盛。大暑立秋,湿热交蒸。处暑白露,金气鼎盛。秋分寒露,阴阳平衡,燥气盛行。霜降立冬,金水相生,阳气潜降。小雪大雪,阴盛阳微。冬至小寒,阴极之至,一阳新生。
立春雨水,万物萌动。惊蛰春分,阳气升腾。清明谷雨,阳气布散。谷雨中后期,天气多变。小满芒种,物致极盛。夏至小暑,阳极气盛。立秋处暑,阳消阴长。白露秋分,阴阳平衡,金气充盈。寒露霜降,阴盛阳微。立冬小雪,阴极阳升。大雪冬至,阴盛阳微。小寒大寒,阴极至极,万物收藏。立春雨水,万物生发。惊蛰春分,阳气升腾。清明霜降,阴阳均衡。谷雨后期变化较大,往往会出现"倒春寒"或"初夏”。霜降立冬,金水相生。小雪大雪,阴盛阳微。
冬至小寒,阳极阴虚。立春雨水,阳气升腾。“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这既是立春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