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几点几分2017年?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3—24日交节。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说,处暑过后,暑天结束了。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之际,古时人们举办迎秋节,庆祝丰收、犒劳田鼠,表达向往美好的生活之情。
时至处暑,大地一片澄碧,天空辽远明净。气温逐渐下降,草木开始结露成霜。民间有“处暑寒来”“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形容的是气温的变化特点。“离离暑云散”,虽然白天阳光依然强烈,但早晚已有些许凉意。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初候,鹰始鸷;二候,雁来;三候,禾乃登。”每候5天,以天气变冷顺序划分。 一候老鹰始鸷 老鹰因感觉秋季来临而开始捕猎。这时它们体型强壮,羽翼丰满,能够搏击长空,捕获猎物。古人认为老鹰是阴气盛极之地,所以“鹰始鸷”是阴盛阳微的代表。 二候大雁到来 大雁是最典型的候鸟,春秋两季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迁徙。此时北方气候渐渐转凉,大雁群飞南归寻找过冬的地方。雁阵整齐有序,飞时“一字齐飞”“人字飞行”,非常壮观。 三候万物成熟 北方自处暑开始收获庄稼,“立秋”之后,万物成熟,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除了以上三个代表性动物外,还有很多植物在处暑时节慢慢成熟,如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甘蔗、辣椒等经济作物,还有木棉、银杏、枫叶等。处暑又被赋予了“秋天的符号”。 南方地区处于夏季末,仍然炎热干燥,“秋老虎”发威,人们要预防中暑。北方地区则慢慢进入凉爽的秋季,可以尽情享受“秋高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