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和尚是什么生肖?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未”和“丑”,指牛和羊。 “尼姑”指的是未出嫁的女子,“和尚”指的是没有娶亲的男子。 《礼记·曲礼上》记载了古代的婚礼,其中就有提到“男未冠,女未笄,不得与人傧相。”这里的“冠、笄”分别是古代男女成年礼——男子成年行冠礼,女子成年行笄礼。
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冠”就是男子二十岁(弱冠)开始戴帽子,“笄”则是女子十五岁(及笄)开始盘发簪子。 古人认为,男女到了成年的这一天,就已经算是礼仪上的成人,可以举行婚姻礼仪了,因此这个时候就可以谈婚论嫁了。反之,如果男女没到成人年纪,就算有爱慕之心,也只能默默隐藏起来,或者把爱意寄托在神明身上。
所以,按照这个“礼”来推演的话,男未冠,女未笄,其实就代表着还没有到婚姻年龄的情侣或夫妻。这样一对还没长大的人,自然是不适合给神灵做祭祀的。 所以,“尼姑”“和尚”这种只有成年才可以出家人的宗教职业,与“未”“丑”正相关。 用动物属性来表示的话,那就是牛和羊。
“丑”字面的意思是“农夫种完地(田)回家休息”,而这个“地”其实就是“乙”。也就是说,“丑”其实是“乙”的谐音。而“未”的字面意思是“羊没吃草”,而这个“草”其实就是“木”,用现在汉字简化的思路去理解,就是“未”是“木”底下加个“十字”。
所以,“尼姑”代表的就是“未”,也就是羊;“和尚”代表的则是“丑”,也就是牛。用动物来象征的话,那就是羊牛。 而“阳历”里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分别处于春季秋季冬季夏季节气的一半位置,用数字来计算的话,那就是1/2,3/4,5/6,7/8……以此类推,都是“单数”。
而“农历”则是取一个月之中“月半”的位置作为日期计算的标准,每个月中,有半个月为“双数”,另一半则为“单数”。例如元旦春节清明等等,是农历每月的正中或偏右一天,属于“双数”,而初一十五就属于“单数”。而“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属于“单数”。
如果用动物属性的方法来表示的话,那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正好对应的是公牛母牛公羊母羊。因为春天万物生发,生长属阳,故此时出生的畜牲,雄者为阳,雌者为阴。所以,春分夏至冬至小寒大寒,分别对应的阴阳属相是:马、鸡、猴、猪。而立秋白露秋分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则分别是:虎、兔、龙、牛、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