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靠什么动物生肖?
我认为是马。古代农事主要是人力、畜力或者自然力的形式进行,其中以畜力为主。《吕氏春秋·任地》记载“天子之牛,以孝养;诸侯之牛,以待祭。”祭祀是大事之一,而负责拉车的主要便是牛和马。 到了战国时期,铁犁铧的出现让耕地效率大大提高,但是耕种主要还是畜力为主。秦简《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就有“城旦春当耕作,何故勿报,及勿耕治?”的记载,说明当时奴隶主贵族也须亲自参加劳动,而耕种主要也是依靠马和牛来完成的。
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国力大增,对匈奴、西域等地区的征服与管辖,使得中原地区畜牧业得以发展,马匹数量大量增加。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了胡麻(即亚麻),汉代文献中经常提及“苜蓿”,王粲在《槐赋》中提到“瞻苜蓿之连天”,李善注引刘恂《西疆杂述》云“苜蓿,株高二三尺,茎叶皆青,子如豆,五色缤纷。”可以推测的是当时马的主要食物就是草和苜蓿。 成书于东汉早期的《东观汉记》中记载:“光武中兴,天下无事,士君子得行其志。故学者皆臻至德之势,硕儒巨儒,满于四海。时国用不足,每欲兴兵,常恐资粮不继。其明年,河西四郡,上计献金,其色五方:黄白赤黑青,各如其方色。赤者,日所入;黑者,夜所为;青者,忧气生;白者,劫贼起;黄者,土穰盛。”这里提到河西四郡进贡的五色金,显然就是用于马食的精料。除了金外,还有银、丹沙(即朱砂)等矿物作为补充。
三国两晋时期,铁器普及,牛拉碾磨开始减少,但耕作仍然主要倚仗牲畜。《晋书·宣帝纪论》记载:“帝之自奋,非轻敌,盖因地形险要,人众粮足,以万夫之众,待客百里之内。又军无百日之粮,及至虏退,粮亦将尽。”此时马仍然是主要动力。 到了南北朝后期,牛逐渐替代马成为重要的牲畜,但马的重要性并不因此下降。南朝梁庾肩吾《咏马》:“借问今何代,相风旧日齐。宝刀潜龙剑,名马落花蹄。”北周庾信《镜月楼诗》:“马衔枯竹晓,猿啼瘦木秋。”这里的马都指的是良驹,显然是马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