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龙开什么生肖?
“火烧草滩龙”是20世纪60年代流传于中国西北部的民谣,其歌谣的歌词大意为:“正月里来是新年,家家户户点烟炮;二月里来是龙抬首,青草发芽又开花。三月里来是春分,羊叫驴啼鸟飞奔;四月里来是清明,雨打池塘鱼不兴。五月里来五端阳,家家门上挂香囊;六月里来热难当,树阴底下赏莲花。七月里来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八月里来月儿圆,嫦娥玉兔下凡间。九月里来秋分节,秋风起时菊花谢;十月里来秋重阳,满山坡里采萸菊。十一月里冬到来,梅花吐蕊雪花飘;十二月里腊月天,家家户户洗被单。” 这首歌谣描绘了农历一月到十二月自然界的景物变化和人类相应的生产生活状况,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具有浓郁的西北乡土气息和文化特色。
其中第四句“雨打池塘鱼不兴”中的“雨打池塘”指的是惊蛰节气。惊蛰,古称“启蛰”,又名“桃始华”“仓庚鸣”等,即今天的公历3月5日左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惊蛰,二月节。《孝经纬》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壬,为惊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惊蛰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已经达到0℃以上,雪开始融化,霜也消失了,但是降雨仍然很少。此时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春意盎然,而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却仍是寒风瑟瑟、白雪皑皑。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一个比较特别的节气。因为它不仅代表了节气的更替,还暗示着一年的开始——古代劳动人民正是根据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惊蛰”的开始,而每年的这个时候,正好也是春节结束、春耕开始的时候,因此“惊蛰”除了代表季节,还象征着一个农耕时代的开始。 在这个“开始”之际,民间有着丰富的祭祀活动和饮食习俗。
在古人看来,惊蛰是由雷神掌管,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在南宋时期,朝廷就在惊蛰当天祭祀轩辕黄帝和炎帝,以感恩上天赐予的恩惠;而在民间,这一天则要在雷神庙烧香祭拜。 除了祭拜之外,惊蛰这天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习惯。比如浙江沿海一带有“祭海”的传统,渔民早早地备好供品,到海边摆下供桌,点起鞭炮,烧化纸钱,虔诚祈祷今年出海能有个好收成;而在陕西关中地区则有“挖土”的习俗,男子用铁锨刨地上的土,然后放到准备好的箩筐里,妇女们则负责把土运回家。这些土被用来洒在门的两侧,以此来驱邪避害。 而到了夜晚,人们则在庭院里的空地上堆起火堆,并将煮熟的鸡蛋、辣椒放进去烧烤,边烤边吃,享受着难得的欢乐时光。 对农民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把握住春天这最重要的时节,努力耕种、不负时光,才可能有所收获。所以无论是祭祀活动还是饮食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希望来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