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盘石上属什么生肖?
在石头上刻字,是古人留下的一种记录方法,也是一种流传久远、经久不衰的文化现象。但是您可能不知道,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其实是有“年龄”的,也就是这种文字产生的时间有早晚之分。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古文字,一般出现在商代和西周时期,然而它们却是以铭文的形式被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到了战国时代,有些诸侯国会把自己祖先的功绩镌刻在石头上,用来立碑纪事,比如魏国曾把当年它从赵国割去的12个县写在石碑上,而这块石碑就被放置在邯郸晋阳桥上,这就是著名的《晋阳碑》。
晋阳碑 不过最著名的“记岁”法还要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秦纪年置于泰山之巅,其本意是为自己的丰功伟绩立一块“万年碑”。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千多年以后,这个位置竟然成了道教信徒们朝拜的地方,人们在这里焚香顶礼,虔诚至极。据说这里每在此地烧一柱香,就等于消减了一座大山。可见人们对这方石碑的重视程度。 除了石碑本身的意义以外,刻在上面的文字,因为年代不同,书写字体有别,以及自然侵蚀等原因,使得每种文字都有不同的“年龄”。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文字“年龄”如何判断及各自的含义。
文字“年龄”如何判定呢?主要依据是文字学中的“断代标准”。所谓的“断代标准”指的就是每个朝代普遍使用的字体。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字或词的字形与某个朝代的书写风格相符,那么这个字(词)的“年龄”大概就在这个朝代。当然,判断的文字“年龄”只是一种大致的年代区间。并不是一个完全准确的数字概念。
目前,我国的考古学家已经找到了大量文字出土的准确年代证据。不过这些资料目前只涉及甲骨文、金文、简帛篆书等中国古文字形态,对于现代汉字还没有涉及到,因此对普通人来说判断汉字的“年龄”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分析文字的笔画轮廓特征,从而进行大体的年代区分。
由于文字本身的演变具有连续性,我们先人总是尽量保持前代的优点并加以发展,因此文字“年龄”的区分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我们还是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