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申是什么生肖?
“戌”字,为犬。在《玄览》中记载着“戌狗”。 而在十二生肖中,正好是狗。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分别为: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而酉时则是五更的最后时间,也就是十五点整——太阳落在西方地平线的时候。
在古代的计时法当中,酉时相当于现在的五点整到七点整。在这两个半小时里面,太阳由西往东移动了大概三十度。这就导致了“阳”逐渐从地面升起来,而“阴”逐渐隐没入黑暗中。 按照阴阳五行理论,阳气具有金性质,阴气具有水性质;时间进入酉时,万物都开始有了金性质或者水性质,所以用五行属金的戌时来对应五行属水的子鼠,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午夜零点”。
同理,第二天的第一个小时丑牛,其五行也属土,这也就意味着牛是在夜间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那么第三天的寅虎,第四天的卯兔,以此类推。 这样算起来的话,一天十二个时辰,恰好是一个轮回。而一天的时间刚好24个小时,24乘以12等于288,也就是说一年有365.25天,而十二生肖就完整循环了一周,恰好一年。
不过随着地球自转速度减慢,黄赤交角变化等原因,四季开始混乱,大寒节气比立春早还是晚几天不确定,雨水节气可能比惊蛰早上或晚上十几分钟,甚至更多。农历春节有可能就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之间。而腊月初八的腊八节也有可能被安排在十二月二十日或以后。这样一来,生肖循环就会出现错误。
为了矫正这种错误,古人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那就是每逢出现干支历与公历相同的年日,这一天所有的属相都变动一下,比如甲子年的正月初一,本来应该是属鼠,但是当天却成为属牛。这就是“甲子逢壬”,也叫“朔旦换甲子”,属于非常特殊的情形。而这实际上是把本应该立春或者大寒的日子,调整到大年初一,以此保持立春和大寒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