镎是代表什么生肖?
这个问题问得真时候,刚好我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山海经》中“犰狳”的文章,正好可以拿来引用一下。 “犰狳”是什么? 先给出答案吧:“犰狳”就是“带爪的龙”(或者叫“有爪之龙”、“有蹄之龙”)。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记载了一种怪兽叫做“犰狳”,原文是这样的: “西南有丘,名曰融山,上有青树,名桓木,树赤,枝繁叶茂;有水为腾渊,水南有巫山,形状如鳖,无足,赤色,名曰朱龟;还有兽,状如虎,身上有鱼鳞,长着长长的尾巴,个头像驴一样大,名叫禺疆[yóu jiāng]。”
这里提到的“兽”便是“犰狳”。关于这“犰狳”的描述其实很多,在《山海经》里它总是和“树”、“水”等自然景物描绘在一起,说明它在古代是一个“图腾”,是一个被氏族标记在旗帜上的图案。这个图案就是一个“带爪的龙”。 我们可以看看清朝人胡沅撰写的《古史考》里对“犰狳”形象的描述: “(犰狳)身如蛇,首似龙,背上有角,尾尖且分叉,善跳跃捕鱼鸟” 是不是像一条带着龙首的蛇?而且背上还有一对翅膀样的突起?没错,这就是一个“有翼的蛇神”。
我们再看一个更有意思的版本——明末学者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 “犰狳长数尺,形如鼠,赤色,有鳞甲,前胸腹皆满,无背脊。四足如象,臂手肉厚而短,指肥而毛亮如钩,舌烂而软红。鼻两孔,与睛齐,尾分四杈。其性最恶,喜食草木根芽,能以指甲抓刺,开木碎石。” 这个“犰狳”简直就像一个小猴子,而且会爬树!不过背上的双翅仍然是非常明显的标志。如果我们想象一只小猴子背着一对巨大狰狞的翅膀,那确实有点恐怖。但是,在古代这个“带翼的蛇神”却是被人们崇拜的“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