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黄帝属什么生肖?
这个“土黄帝”的称呼很逗,似乎是个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先秦文献中很少见到有关后土的记载,《史记》里倒是提到过他的外号叫“地母”。汉代学者司马迁貌似不知道后土和后稷是同一人,在《史记·五帝本纪》里说到尧舜禹时代的治水功臣和大禹同时代的伯益(伯夷)的时候,说他们“佐尧,劳苦功高,有土德之瑞,故称土德王。”把这里说的“土德王”理解为“帝”,那么这个人就是后土了么?显然不是!
司马迁又在《史记·夏本纪》里提到一个人,说此人“姓姒氏,名文命。尧帝时,鲧被流放到羽山,其子文命(即大禹)继任治水,功成名就,受到表彰而姓禹。”又说了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天下于是乎太平治。”这个得到天下太平的禹看起来才是后土/后稷啊!
《国语·鲁语下》里有更为确切的后土记载: 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宣布封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以殷商的旧地为诸侯国,国都设在朝歌(河南淇县)。武王还封自己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为侯爵,监督武庚,称作二监。武王去世,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当国,管叔和蔡叔不服,联合武庚发动叛乱。
当时周公率军平叛,在和武庚交战中,射伤了武庚的手指头。周公平定叛乱之后,把武庚和他的同党管仲放逐到今河北邯郸市一带,让姜太公前往镇压,并迁民于邶国(河北满城)。
不久,管叔、蔡叔死于他乡。周公在讨伐武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以及平定叛乱后所实行的种种政治措施,获得了周成王的信任和爱戴。 周公去世后,周成王亲自为他守墓三年,这在大夫们当中是绝无仅有的。
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灵公去晋国访问,途经濮水(今河南省滑县南)时,在舟中宴请晋献公,赋《采薇》之歌,其中一句就是“登彼太行,胥阁昆岩”“行”字的意思本来是指道路,此处用意为登上太行山。“阁”就是土台,用来望祭山川。 “昆”字在这里读kuŋ,是一个姓;作动词时用音xun。整个诗句的意思是:我登上了那太行的土坛,祭祀了高山之巅。 这个“土坛”,按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的记载,就是后土。因为卫国是周武王弟弟康叔的封国,国都位于今天河南鹤壁市东北十几公里的淇县,和今天的滑县很近,所以灵公赋此诗是有道理的。这个后土,就是康叔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