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粕代表什么生肖?
我认为是牛! 首先,牛在古代是种重要的生产工具,而“粕”字左边的“米”便是表示稻米的碎末或磨成的粉末;其次,用现代汉语字典解释“糟”字有“粗劣的”“粗俗的”之意,那与“糟”字结构相似的“粕”便有了“粗糙的”“粗放的”之义。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因为“糟”字带有“cāo”的声母,在普通话里属于开口呼;而“粕”字则是“bò”,属于齐齿呼。古人将声母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形成“旁”字;而声调相同的字则归在一起,形成“部”字。可以理解为“糟粕”就是由那些声母相同、韵母相近的字组成的不规范的词语。
而十二生肖中只有牛符合这一特征——它和“周”同音(zhōu),和“秋”同音(qiū),和“丑”、“酒”、“九”同音(jiǔ)。也就是说,牛发出的声音跟这些字差不多,而这些字又往往被归入同一个组,也就是古代所说的同一“部”。 比如《礼记·月令》中记载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朝贺…进御酒,进元醪”;其中的“元”指代的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而在正月十九日的“人日”,皇帝又要“命祀祖”(《礼记·月令》),这里的“祀”字其实就通“始”,指的就是正月第一天——正月初一。
再比如在《论语·乡党》中“蒸饭”的“蒸”字,在汉代的著作中常常写作“烝”或者“中”,如《礼记·檀弓下》中有“夫子与门人处,蒸豚”,而东汉郑玄的注释就提到了这个“蒸”字:“蒸,直弓反,亦训治。”这里“蒸”的意思其实就是“蒸煮”的“蒸”,也就是“治”。同样,宋代苏颂的《东坡书传·卷十四》中也有“此盖以初生之物……蒸而饮之”,其中“蒸”字也是“治”的意思。
另外,“牛”字的发音跟“酉”、“有”接近。《说文解字》中解释“酉”的字形时说“像鸟形”;而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认为“象花萼之形。”而“有”的古字形则像双手捧着酒杯的样子。清·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则指出“酉者,有之本字。” 由此看来,“丑”、“酒”、“酉”、“有”的发音都很相似,而被归为同一个组的字往往也含有这些字。这样,作为十二地支中的第二个,生肖牛的身份也就坐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