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是什么生肖?
牛! 以前乡下养蚕,都是土法上马,非常辛苦。早上出门的时候,天还不亮,黄昏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中间的过程,就是不停干活,不停地烧火、添柴、加水、翻盆、加稻草、清理沙缸、摘桑树,桑叶拿去喂蚕宝宝了,就摘点野果或者挖点野菜充饥。每天忙的像狗一样,晚上回家还常常挨骂。因为天热,蚕吃了不新鲜的桑叶就会胀气、死亡,为了保鲜,我们得在田间采摘、去除杂质、凉晒、揉捻、制干,一整套流程下来,累得直不起腰。
那时家里穷,没钱缴学费,为了读书,只好借书来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岳飞满江红等等,都是手不释卷,抄完了还要背下来才能去上学。 后来有了《少年百科全书》,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去查,这样也能搞懂很多知识,不过需要花上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却只收获了一本书。 上了初中,看到人家有《十万个为什么》,觉得自己的知识太狭隘了,于是买来阅读,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让人看得乐此不疲,不过也增加了自己的不少疑惑。
高中时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保尔·柯察金那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深深地打动了我,便找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著,一个字一个词地啃下来看,虽然看完之后没有完全读懂,但对人生和生活更有思考和感悟了。 大学时看《红楼梦》,看到林黛玉多愁善感、贾宝玉叛逆孤傲,觉得他们的思想好前卫呀,不过自己对曹雪芹的《红楼梦》原著感兴趣起来,但当时没钱买,就在图书馆里看了复印版的,后来终于攒够钱,又去看了一遍。
工作以后,手头宽裕了,想去看看《射雕英雄传》的原著,却不想被金庸封笔,古龙辞世。一时之间感慨万千,觉得自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读到他们二人的小说原稿了,于是就买了《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剧光盘,一边看电视一边揣测着小说的情节发展,倒也趣味横生。
现在年纪大了,记忆力不行,很多事情都忘了,但那些努力的样子却历历在目,就像昨天才发生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