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属什么生肖?
“变属什么生肖”这个问题问的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是出自哪部小说或者哪里看到的剧情需要而提出的问题,所以很难回答。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起源于东汉,明确记载于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岁时记》,至明代已广泛流行。在西方,类似生肖的动物崇拜早在古希腊就已经存在了,罗马帝国时代就有太阳神、月亮神的祭祀群,但直到今天也没形成像中国这么完整的一个生肖系统。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干支纪年法,每个天干地支配合一个动物作为标志,一年中365天,每一天都有对应的符号,这些符号连起来就是“甲子”。到第二年,又是新的“甲子”。这种记录时间的方式和现在我们使用的公历不一样,它没有考虑地球公转运动带来的影响,只是按着顺序记录每一年的开始,就像电影中的倒叙和插叙一样,于是古人就把每隔六十年就重复出现的相同的“甲子”叫作一甲子或是一轮回。就这样,过了几个轮回之后,又回到了起点(当然实际并没有回到起点)。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公元纪年以后,农历新年也开始使用,这样就产生了阴历阳历并存的情况。考虑到二十四节气对农耕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百姓日常生活与节气的关系,同时为了保持农历中月相的变化特征,古人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每个月的农历日期标上“甲”“乙”“丙”……然后每十天再标记个“子”“丑”……这样每逢阴历月份,节气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总能保持不变。
不过如果只考虑自然月,每个月的第一天仍然会有变化,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数字来表示每月的第一天,这个数字就是“朔”,即每个月月初的第一天的日历标记——虽然这个“朔”的实际出现时间可能是在月末。 就这样,从东汉至今,以太岁为岁首的农历已经发展了好几千年,现在的农历春节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已经发展了千年的天文体系之上。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问题“变属什么生肖”——显然这是个假设的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变”这个生肖存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知道什么是“值年太岁”:既然农历是以年为单位的,那么必定会有一个数值用来表示每年的第一天,这个值年太岁的数值,就是一个“甲子”,只不过比公历中的“新年”来得更早一些而已;另外,既然是每六年一个循环,那么这个“甲子”到了第六年就又会回来。这就是所谓“六冲”中的“本冲”。
如果一年结束时有闰月,那就要复杂一些了。此时就要看这一整年的第一个农历初一是在什么时候,如果在立春日的前面,那就没什么问题了,下一年的值年太岁就等于今年的值年太岁加上12(闰月的年份有两个立春,所以是今年的太岁加24);但如果第一个农历初一在立春以后,就要看一看立春那天是不是闰月,如果是的话,就要把今年的值年太岁减去12(立春后的第一个农历初一),再把剩下的数加上24(下一个立春的时间,也就是明年正月里的初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