杌是什么生肖?
“杌”同“午”,指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候人执鞅,无眚。”杜注:“执鞅,谓执驭者之鞅也。车有六圉,中二圉执鞅。”又引申特指马车(与“辆”古音近义通)。 《礼记•曲礼上》有“乘玉辂,驾四马拉”(这里的“玉路”就是玉饰的车)。孔颖达疏:“古者有四马之车名曰辂……此辂字宜为立车。”“驾四马”即驾四马的车。
又马八尺以上为骅骝、绿骊等;七尺以上称骐驎;六尺以上称騄駬(lù ěr);不足六尺称为驵(zǎng);五尺以下称为驽。见《礼记•曲礼下》及《论语•雍也》子贡对孔子称赞卫君“乘肥马,衣轻裘”(《论语•乡党》亦载此事)。又因马四肢均有鬃毛,借用来形容须发茂盛,如“虬髯如戟”和“鬓若霜”。 用“马”作为动物的代称。《庄子•秋水》:“河伯曰:‘汝何术以致此?’北海若曰:‘吾所谓守株待兔者也。’”这里的“兔”即指“鹿”。又因古人常将猛兽比喻成“罴”或“貔”,故“罴”或“貔”就充当了“熊”的替身。《楚辞•离骚》:“吾令丰丰兮摧敌,命羿射之。”王逸注:“丰丰,兽名也……”宋玉《九辩》中有“野莽莽而树苍苍,雾迷迷以云行行,鹰隼飞而鸟惊骇,麋鹿游而鸟惶惑”诗句,其中的“鸟”皆作“兽”解。可见“兽”可代替“熊”。 “虎”也是“熊”的替身。
杌不是十二生肖中的某一种动物,杌,拼音wù,为形声字,本义指矮小的木墩,或泛指凳,杌凳。后来在某些方言中杌也用作凳子的俗称,多用于口语中。
形声字,形旁木,声旁兀,“兀”原义为秃山,本指矮小的木墩。泛指凳子。常用作谐音“误”。用作姓。也用作星名。在十二生肖中没有杌这个动物。
有关杌凳的成语故事:
有一天,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外出,两人边行边聊,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他们来到一家小店,店主人热情地款待了他们。乾隆见纪晓岚困倦,便说:“爱卿,快上床歇息吧。”纪晓岚说:“店小二,打盆水来,老臣刷涮牙洗洗脸后就歇息。”店小二打了一盆水,纪晓岚在脸盆里涮了涮牙洗了洗脸,见乾隆还没有睡觉,就随手把脸盆放在脚杌上。过了一会儿,乾隆皇帝也洗漱完了,他见纪晓岚还没有睡觉,就问:“爱卿怎么还不睡?”纪晓岚说:“臣想坐一会儿再睡。”乾隆见纪晓岚还坐着,就说:“你坐了一天了,不要那么讲究,你就躺在杌上歇息一下吧,一会儿就睡。”纪晓岚一听皇帝这样说,觉得这是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和莫大的恩惠,便一骨碌爬到了脚杌上,谁知脚下脸盆一下子翻了,水溅了纪晓岚一脑袋。乾隆和一旁等候的店小二都忍不住笑了。纪晓岚赶忙说:“万岁,万万岁,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