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亲是指什么生肖?
应该是辰龙与酉鸡。 十二地支中,子鼠与丑牛相刑、寅虎与亥猪相害,二者互为仇神;卯兔与子鼠相刑、辰龙与丑牛相刑,二者均为无恩之刑;巳蛇与申猴相刑、午马与未羊相刑,二者均为偏激之刑;酉鸡与戌狗相刑、午马与未羊相害,二者均为相害。除了上述8种关系之外,其余四种属相之间的关系,都属于中等。
在12种关系中,有3对属于无恩之刑,即丑牛与未羊、卯兔与酉鸡、辰龙与戌狗。这种关系属于无益之刑,故称“无恩之刑”。 无恩之刑,意味着双方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相遇就会发生矛盾。在现实生活中,这类情侣或者是夫妻的表现是,两人经常相互伤害、彼此折磨,最终使这段感情走向末路。
还有4个属于偏激之刑,也是要注意的。 12生中只有辰龙与酉鸡属于上等婚配,其他都属下等婚配,尤其是以下这几对要注意避免——
子鼠与卯兔:一个属于阳木,一个属于阴木,为比和关系;然而,阴阳有别,所以还是需要注意的。
丑牛与未羊:一个是土,一个是木,正所谓“木克土”,所以还是要慎重。
寅虎与申猴:一个属阳木,一个属阴金。阳木克制阴金,看似匹配,其实寅木受到申金压制,难免会有所委屈;而且五行当中木生火,如果火过盛的话,也会造成木受伤的情况出现。所以这两个人相处是比较难受的。
卯兔与戌狗:一个五行属阳木,一个属阳土,木土相生,本应是很美满的组合;但是要注意的是卯兔遇到戌狗容易有情变。因为卯兔的桃花是子鼠和酉鸡,而戌狗的桃花是未羊和辰龙,卯兔和戌狗会争风吃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与属相、血型和星座一样,是人们在自我认知和交友中乐于使用的概念。其中,“属鼠人”被称为“天之子”。
据中国民俗协会副主席乌丙安先生考证,十二生肖的形成与华夏民族原始的生殖崇拜、多子崇拜及对鼠在农耕生产、储存粮食时的重要作用有密切关系,把“子”和“鼠”联系起来,也是由此而来。在十二生肖中,鼠位列于首位,所以它又具有了至尊的意义,“属鼠人”因此也被称做“十二姓氏之首”。
十二生肖(肖,xiào,不读作sxiāo)又叫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时的年号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十二兽图中缺少虎的形象,专家认为虎的形象的加入可以说明生肖图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吸收、融汇等再创作完成的。普遍的说法是古代汉族人民用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以十二地支来记人的出生年。例如子鼠、丑牛、寅虎等,每个人都有一个生肖属相,十年一转,十二属相不断循环。生肖也常用作计算年岁的方法。十二生肖的起源与中国农业发展有关。汉族劳动人民从长期农业生产中逐渐认识到季节与很多动物的活动有关,如鼠类在秋季贮藏果子谷物,马、牛、羊在春、夏季吃嫩草而到秋后毛皮增厚,猴子在秋末采集野果,等等。汉族先人经过观察总结,把一年长得很像的月份称为一个季节,每一种动物活动的季节定为一年的一个月。又因中国传统的纪年法十天干循环使用,只能配用两个相配之物,因此为了表示月的循环的十二倍之数,就需用十二个动物名词。十二生肖的顺序也有多种说法,一是以动物习性、秉性等来排序,二是根据十二地支的阴阳五行特征排序。
十二生肖纪年法有很强的实用意义和文化内涵,从现代文化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意义上说,它对研究汉族的民俗、民风、历法等都有一定价值。十二生肖还对周边一些民族和地区有重大影响,日本、越南、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还都沿用了十二生肖。据考察,十二生肖至迟在先秦时期已经流转到日本。日本的史书《日本书纪》及《古事记》中也有关于十二生肖纪年法的记载,而流传于日本、越南、琉球、朝鲜的十二生肖民谣和中国汉族的十二生肖歌谣十分相似,这些都可以与中国的十二生肖相对应。甚至,有的国家以十二生肖纪年的使用时间早于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把十二生肖看做是来自中国的“周易”体系,这些国家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还有生肖星座及属相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