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丁卵是什么生肖?
“十二辰”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对应的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每个生肖都是两个,如子鼠、丑牛;又因为辰土包含戊土和乙木,所以“辰龙”包含了“火龙”和“水龙”,而“已蛇”“午马”也同理。 而这“十二个时辰”每一个都对应着一种五行,“子时”属“阳水”,“丑时”属“阴土”,而“寅卯辰”则都属于“阳木”。
所以,根据干支纪元法,农历二月正好是惊蛰节气(3月5号或6号),第一个“甲木”司令,这时节正是“卯月”,所以立春到惊蛰这个时间段属于“甲乙”木旺之时。 “丙火”的“午月”是在芒种节气(6月5号或6号),这是阳光最猛烈的时候,而“未月”则是小暑开始(7月7号或8号)。
农历腊月恰好是大雪节气(12月7号或8号),此时节气阴阳转换,十二月正是“己土”司权。而人们常说“腊月寒冬”就是指农历十二月阴气盛极、万物蛰伏,同时也是一年中水最多的一个月。 还有农历八月立秋至白露节气,这个时候正好是“庚辛金”月。
生肖是指用十二种动物分别表示人出生的年号,十二种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一种动物为一个“属相”。又叫“十二辰”“十二兽”“十二虫”“十二肖”“十二属”。 民间广为流传的十二生肖歌谣是:“耗子过年鸡叼鹅,大龙狗猪马牛哥。 人人来把纸袄做,留着二兔给你驮 ”。
十二属相的说法,大约产生于战国时期。最初出现的动物有马、鼠、牛、龙等,将它们分别同十二种天星相配。汉代的董仲舒、王充都有此说。东汉时,十二属相渐趋完善,在南北朝时普及民间,沿用至今。 人们都相信自己所属的“属相”,并根据其不同习性,编造出一些具有魔力的功能,用来互相克制。有的地方流传“耗子过年鸡叼鹅,大龙狗猪马牛哥。人人来把纸袄做,留着二兔给你驮”的儿歌,用以表示兔年春节后,十二属相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前后更替的顺序。十二属相也与人生中的运气联系在一起,认为属兔的人在兔年出生,容易“落胎”或“破财”,不宜在本年娶媳生子,或外出经商等。人们按十二属相的次序,轮为一个周期“花甲”,常以推算生肖年代来记人生岁月。
十二干支、十二属相是民间流传很广的两种古老记时纪年方法。人们常把它们作为表示岁月的象征,如表示年岁、时光易逝的“年华(花)、华(花) 甲、年齿等词,其本源就是取于干支、属相说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