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大像代表什么生肖?

南晨梦南晨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鼠:在子时的午夜至凌晨1时之间,正是子时,又称“正夜”、“中夜”;鼠喜欢黑暗,夜晚出来活动,眼睛又不好,所以得靠四处触碰到东西来分辨方向,因此它的四肢都要比身体长出一截。 牛:从丑时的凌晨1时至上午3时,正是“朝食”之时.古人十分重视早餐,称“朝餐”“饔飧(yōng sūn)有定时”。《礼记·檀弓下》记载了管仲的早膳:“食不言,寝不语。”可见牛喜欢吃“早餐”!而且它还是吃“草”的动物,和猪一样是杂食动物。

虎:从寅时的黎明到上午9时,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与猴子一样,老虎也很爱爬树,用爪子倒挂着睡觉以及醒来的过程就象猴子一样,先用两只前掌上抬身体,然后四肢一起用力,肚子离地,头朝下,尾巴垂着,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兔:从卯时的上午9时至下午3时,正是月儿高悬,一弯新月挂在天空之时。兔子和龙一样属于阳物,月为阴物,一阴一阳,相互依存。同时,兔也是哺乳类动物,喜欢吃素,以植物为食。 蛇:从辰时的下午3时至晚上7时,正是阳光猛烈,万物茂盛之时,同时也是蛇最喜欢出来活动的时机。它们会用吐信子判断前面有没有障碍物,并用舌头舔自己的牙,检查是否有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

马:从末时的傍晚7时至凌晨1时,正是日没黄昏,天色渐晚的时间段。马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眼睛在暗夜里也能够看得到东西。它和羊一样都是食草性动物,喜欢洁净,经常用嘴巴梳理自己的毛。

羊:未时的上午7时至正午11时,恰如夕阳西下,牧羊人赶着一群群羊回家的时刻。此时正是羊胃蠕动,分泌消化液的时机。于是,它们要不停地嚼吃青草,并随着夕阳的缓缓下落,慢慢地进入梦乡。 猴:申时的下午3时至下午5时,正是太阳偏西,群山染霜,枝叶开始凋落的时节。古往今来的画家都喜欢画“夕阳晚景”,那画面相当美,而事实上也是这个时段,最能看出猴子的可爱之处——活泼,伶俐,且爱玩耍。

鸡:酉时的下午5时至晚上7时,正是日落而息之时。这时候,雄鸡高鸣,是为了告诉其它同类该休息了;雌鸡伏蛋,是因为卵细胞已经成熟,需要尽快生成胚胎。因而这时的鸡最忙碌,也最可爱。 狗:戌时的晚上7时至晚上9时,正是月亮升起,繁星满天,草木凋零,虫豸蛰伏的深夜。万籁俱寂,只有流浪的狗带着一身寒气匆匆走过。它们喜欢黑夜,因为黑夜可以更好地观察周围,但是不会像老鼠那样在黑暗中视物。如果突然间你被一只陌生的狗盯住,千万别害怕,也许它只是对你的鞋子或挎包感兴趣而已。

猪:亥时的晚上9时至凌晨1时,正是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然而,对猪而言,此时才是火热的生活刚刚开始。它喜欢吃粗粮,爱睡爱玩,喜欢拱东西,喜欢泥坑,而且浑身都脏兮兮的。

林铭钊林铭钊优质答主

中华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清代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喷泉的组成部分。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12石台上的。海晏堂取意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是清朝最具西洋风格的建筑。

十二生肖铜像铸于乾隆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特点。鼠像为坐姿,鼠唇较突,尾巴较短,腰肢略胖,双耳圆且较大,左足抵地,其余足抬起,足趾分明。牛像为站立姿,牛角较短,牛背有毛纹,牛足趾分明,其中一足稍前伸,作行走状。虎像为卧姿,虎尾系一花蕾,耳向后伸展,头部前俯,五官清晰,四肢有力,形象勇猛。兔像为坐姿,兔眼较突出,兔足较短,四肢伏地作行走状。龙像为行进腾跃姿态,张口露齿,细颈,龙角较短,尾上翘。蛇像为蜿蜒曲姿,蛇背有鳞片纹饰,蛇首向上抬起,作奋力奋进之状。马像呈行走姿态,马首高昂,双目前视,马尾下垂,马蹄足分明,腿肌发达。羊像为跪姿,羊尾上翘,两前膝跪地,两后腿肌肉饱满,双目似在注视前上方。猴像为坐姿,猴尾缠于树杆,猴前肢作抓举状,眉骨突出,面部精细,眼睛外凸,前肢有力。鸡像为站立姿态,鸡冠平展,左足抵地,右足抬起,两翼紧束,尾部上翘,似在引吭高歌。狗像为站立姿态,张口露齿,立耳短尾,前爪分开,后肢粗壮有力,四肢有力。猪像为站立姿态,猪尾下垂卷曲,肥头大耳,张口露齿,两前肢叉开,两后肢并拢呈支撑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