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十二生肖是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不用质疑,这十二种动物就是现在的十二生肖。但为什么不是按动物出没顺序排列呢?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东汉时期,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形成的,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每个节气的当天,都有特殊的现象发生。 如立夏,“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矣”,所谓“假大”,就是植物枝叶茂盛、高大挺拔;立秋“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草木的枝叶由盛及衰,开始收敛;冬至“冬,终也,万物至此,终焉”,大地一片寂寥,草木枯萎,虫兽休眠…… 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季节的开始。汉代乐府《四时歌》就这样描写节气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逢此四时,草木荣枯,阴阳迭迁,变化各异。”
为了便于记忆和区分,古人根据每个节气的不同特点,分别选取相应的动植物象征性地刻画其特征,在“四立二分二至”的关键节点上,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张力的生动图景——比如春分,“桃始华(花),仓庚鸣,鹰化为鸠”,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桃花红,柳树绿,黄莺鸣叫;到了夏至,“梅柳溶融,蝉响莲红”,树木青翠,百花齐放;立秋来临,“金风乍起,白露初零,寒蝉唧唧”,西风渐劲,寒蝉凄切;霜降之后,“枫树夜鸣,荷池水结,鸿雁云行,玄龟潜窟”,霜林尽染,流水萧萧,群雁南飞;冬至过后,“琼枝素蕊,银花玉穗,元鼎焚香,朱明继火”,白雪晶莹,红梅傲骨,爆竹声中辞旧岁,焰火烧尽旧尘嚣。
这样诗意化的描述,显然不是科学描述气候现象的,但却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宇宙观。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观念,他们才把属于自然界本身的节气同属于人类社会的十二地支紧密地组合在一起,从而造就了今日我们的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