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饿是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十二种动物被用作农历的十二地支,每一年都会有一个属相代表,同时也有一个名字,这个名称就叫“岁支名”或简称“太岁名”,也叫“值年神”,它们分别是: 甲子年——虚日鼠,乙丑年——玄冥牛,丙寅年——寿星虎,丁卯年——文德兔,戊辰年——青龙龙,己巳年——文昌蛇,庚午年——飞廉马,辛未年——玉堂羊,壬申年——王侯猴,癸酉年——明堂鸡,甲戌年——勾陈狗,乙亥年——天德猪。
在六十甲子中,每个属相都会遇到其中五个,所以这十二个名称也被称作“五鼠闹元宵”。 而到了每年的立春,也就是农历新年伊始,“岁支名”就会得到它的新名字——“值岁名”。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也就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礼记·月令》中记载着立春后的祭祀仪式,“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祀于青帝部。”“立春之日,天子于东郊迎振武。”这里的“震武”其实就是春神的名字。
那么为什么将春神命名为震武呢?据《吕氏春秋》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谷。一日三百里,四月而朝宗于雍。五月五日于西郊祭其先。”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古时期的百姓都是以谷物为食的,他们每天走300华里路,四月到雍地朝拜,五月五日去西郊祭祀他们的祖先。“雍”就是今天的陕西凤翔县,这个地方也是古雍州的中心,所以五月夏至的时候全国各地都要到这里献祭。
而到了周代以后,这种祭祀仪式有了变化。因为周人起源于西域,崇尚武力,所以在周代的五月祭祀中增加了武神,即“厉兵秣马”,还要射箭比赛,这就是“角抵(di)”,也就是现代武术的前身。
这样每年到了立春日,天子都在城东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然后到五月再祭出威武的武神,让百姓欣赏精彩的斗兽和武术表演。如此丰富的节日活动,自然是受到百姓们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