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是什么生肖?
鼠 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一,与十二地支相符,时辰的“子”也是指它的样子,且头上的犄角像羊,所以鼠也可以称为“子鼠”“鼠首”“鼠脑”“子羊”。《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记载:“正月,卯旦乌啼;二月,卯旦鸡鸣;三月,卯旦犬吠;四月,卯旦蚕老;五月,卯旦鱼跃;六月,卯旦鹿鸣;七月,卯旦羊登;八月,卯旦雁来;九月,卯旦兔出;十月,卯旦蜇虫咸黑;十一月,卯旦雀入大水为蛤;十二月,卯旦熊蛰。”可见,在农历月中,每天卯时都有不同的动物出来活动报信,而子时是老鼠最活跃的时候,说它“千奇百怪”一点儿也不算夸张。 民间传说中,鼠还有一对夫妻搭档,一个叫灰鼠,另一个叫花鼠,它们总是偷偷进入人家厨房,偷吃食物,人们常把“偷食”写成“偷米”或“偷粮”。
除了嘴馋之外,老鼠还有一个让人讨厌的习性——打洞。古书里有很多关于老鼠打洞的句子,如形容建筑简陋,用“穴居而知雨”(《庄子·天下》)来形容,或者“穿室而居”(《韩非子·喻老》),比喻居住的地方很破旧,也可以用“泥墙草舍”来表示。另外,“土阶三尺、茅茨数椽”(《晋书·宣帝纪论》),“土阶半没”(《北史·齐本纪下》),形容房屋低矮,也可以用“土阶”代替“屋基”。
十二生肖除了龙是虚构的,还有两三种是相当奇怪的,属马的会觉得兔弱鸡和狗小三,属猪的认为蛇是坏蛋,而蛇却认为猪是笨蛋,这些说法虽然都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十二生肖中不乏有一些“奇葩动物”。鼠,十二生肖之首,位居于十二生肖第一,是子时(夜晚11点——凌晨1点)之神兽。别看它其貌不扬的,它可是十二生肖中的智慧之兽呢。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的一些成语,比如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过街老鼠、劳燕分飞等,都是因为老鼠而产生的。
牛排行十二生肖第二位,是丑时(清晨1点——3点)的神兽。牛是勤劳的、实干的代表,同时又具有稳重、顺从的性格。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到的成语有:老牛舐犊、风牛马不相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由牛演变而来的。
虎排行十二生肖第三位,是寅时(清晨3点——5点)的神兽。虎历来有“兽中之王”“天下第一勇”,虎落平阳被犬欺、为虎作伥等不少具有贬义的成语,都是由老虎演变而来。
兔,排行十二生肖第四位,是卯时(清晨5点——7点)的神兽。在十二属相中“兔”字算得上是个高雅字眼。虽然一些不雅的成语中也出现了“兔”字,如狗兔俱毙、动如脱兔、兔死狗烹等等,但和那些用其他生肖字组成的成语相比,“兔”字组成的成语算得了高雅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字眼,历朝历代的皇帝就自诩为“真龙天子”,就连皇帝穿的衣服也要龙袍加身。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遍布于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十二生肖中的所有属相中,人们对“龙”的喜爱要明显超过其他属相,甚至把“龙”看作了吉祥、威武、和幸福的象征。龙,排行十二生肖第五位,是辰时(清晨7点——9点)的神兽。关于龙的由来,学术界历来有众多说法,什么华夏族图腾说、鳄鱼说、鱼类说、蚯蚓说、蜥蜴说、多动物组合说等等,说法林林总总。关于龙的成语也很有气势,例如来龙去脉,车水马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多是带有积极向上色彩的成语。
蛇排行十二生肖第六位(申时,太阳落山前后),虽然它的外形长又细,浑身还蜕着带黏性的皮,但你可别小看了它,在我国古代很多朝代,人们还真的把它看作是美好的神物。从古到今,在很多成语中,龙和蛇是经常排在一起来的,什么龙蛇混杂、龙蛇飞动、鱼龙混杂。可见,蛇的形象还不算太坏。
马排行十二生肖第七位,是午时(中午11点——13点)的神兽。在十二生肖动物中,和龙一样,马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我们经常用千里马来形容有才华的人。“马”字组成的成语中带有贬义色彩的很少。比如指鹿为马、龙马精神、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
羊排行十二生肖第八位(未时,太阳将落山以前),古代也有叫羊做“祥”的,因此,羊在十二生肖中是个高雅之物。成语中羊字也经常和龙字、凤字搭配在一起使用,例如,龙凤呈祥。含有羊字的成语大部分均为褒义词,例如亡羊补牢、羊肠小道等。
猴排行十二生肖第九位,是申时(太阳落山前后)的神兽。关于猴的成语,如沐猴而冠、尖嘴猴腮、狗急跳墙和黔驴技穷等。猴的成语中虽然多有贬义,但也不乏有褒义词。如杀鸡儆猴、人心不足蛇吞象等。
鸡排行十二生肖第十位,是酉时(黄昏之后)的神兽,在十二生肖中,鸡是个很有意思的属相动物,和“机”字是谐音字,因此,关于鸡的成语中,有些就是利用这一点进行演绎而成的,如闻鸡起舞、杀鸡取卵。鸡字还很易和“几”字混淆,在我们常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