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哪个名扬天下?

岳薇钰岳薇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是龙了,作为神话中的神,它和麒麟、凤凰一样都是传说中的瑞兽,而且跟麒麟不同,它更像是一种保护神,是皇帝的象征。 《礼记·檀弓下》有载“君赐食于君所,先饭,君祝膳,然后饭”,意思是说天子赏赐的食物要先让皇帝尝过之后才能吃饭,这种礼节在汉代的司马相如的《史记·滑稽列传》中有详细记载“臣闻礼,诸侯之庙,堂上皆悬蜃蛤,玳瑁也;四海之鱼鳖鼋鼍为之陪。”

在祭祀的时候,龙的形状也会出现。《周礼·春官宗伯》曰“若国之大宴,则共兕觥之属”,郑玄注“兕觥所以行酒,以玉爵盛酒而刻其颈,似兕牛角而厚且方,故云‘兕觥’。”可见在周代就有用象形酒杯敬酒的习惯,这个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现在的少数民族还有用牛角杯敬酒的习俗呢! 除了杯子之外,我们的祖先还用其他的物品来描绘龙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青铜器。

在商周时期就有把龙形象刻在青铜器上的习惯,而且不是简简单单的线条刻画,而是相当写实的造型。北京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十分精美的商代玉器——龙纹璋,这件玉璋的两侧磨制出两龙相互追逐的图像,中间部分就是狭长的长方形,很像现在用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这其实就是古人描画的龙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的形象也在发展,到了战国时期,龙的身形已经相当庞大,并且多出现在铜镜背面。 东汉时期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了龙的形象 “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 这就是一个神话动物演变的过程,其实汉字也是这样演变的哦!

郏佳妮郏佳妮优质答主

兔在中国文学艺术上出现得较早,《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有“彼兔爰爰,硕鼠有这样的话。1975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发掘出一尊距今四五千年的人抱兔陶塑,说明很早以前,兔就已经被中国人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了。

对兔的称谓,从古到今不下十余种。春秋时,鲁国民间称“兔”为“菟”,《庄子·外物》称“白兔”。晋朝郭璞《尔雅》注释以兔子毛色命名,则有青兔、白兔、赤兔、玄兔和鹿兔等。因兔在十二地支中有生肖之位,故以十二生肖相配而有子兔、卯兔之称。历代方志和古书上有野兔、乌免、玉兔和妖兔等称呼。

最有趣的是,有人将雌、雄兔分别称“天兔”、“地兔”。据《吕氏春秋》载,“天兔”,“自前谓之天,自后谓之地。”意思是说,雌兔、雄兔都是兔,从前面看是雄兔,从后面看则是雌兔。其实一物雌雄同体是不科学的。《吕氏春秋》中的这一记载,只是反映出在当时还是个谜,所以用带有迷信色彩词语来解释,是不足为怪的。

兔在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以及戏曲、绘画、雕塑、刺绣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喜欢以兔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形象,是因为它与古老而又神秘的月亮有连带关系。远古时期,人类就对光辉、神秘的月亮十分感兴趣。人们仰望夜空,注视着朦胧的月色。透过竹林,看见婆裟的月影,幻想月里面有桂树,有玉女捣药,有捣药的玉兔。于是,人们就编织了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关于玉兔的传说很多。《淮南子·览冥训》有“顾菟在腹”,“顾菟”就是“蟾兔”。传说中所说的“菟”和“兔”古代通用。“在腹”就是处在月亮上,它在古代的神话里就是月神。东汉张衡在《思玄赋》中也说:“顾菟在腹”(兔在月中)。

关于玉兔的由来,有个悲壮的传说。从前,东海边有十个太阳在海里洗澡,轮流一天出来一个,由海中大龟指挥。一天大龟死了,十个太阳一起出来了,地热得发烫,草木枯死,江河干涸。老百姓病倒了,庄稼也旱死了,世界面临毁灭。后羿,见此情景,便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跨上万里高山,连射九个太阳,大地恢复了清凉。老百姓都爱戴后羿。后羿看到大地还是如此干裂,连饮水都很困难。便决心向王母娘娘求仙丹。王母娘娘被后羿感动,便送给了他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后羿回到家里,怕妻子嫦娥偷吃仙丹,就交给嫦娥,让她保管。后羿有个徒弟名蓬蒙,这人奸诈贪婪,他觊觎仙丹已久,趁后羿不在,闯进了后羿的卧房,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十分焦急,危急之时把仙丹全吞了下去。还没等蓬蒙反映过来,嫦娥就身轻如燕,飞到了天上。因为她仍牵挂着后羿,就飞到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月神,化为玉兔,站在桂树下,每当满月之时,人们都能看见。

兔以月神玉免的身分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出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三国时曹植《妾薄幸》中有“月中有玉兔”之句。东晋傅玄《昊天歌》有“乌入日,兔入月,著两书,永无竭”之说。唐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说:“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中也道“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隔楚水,会合近湘山。相见无因路,求亲渐老渴。”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世传月中有桂,有兔。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名吴刚,是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唐诗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于人。”宋人朱希真有《虞美人》词:“玉兔银蟾远不知。嫦娥何处住?桂花香里一声歌。谁谪仙人明月夜深过?”

1963年12月,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中出土一批竹简,其中有两篇《占梦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占梦的专门著作。竹简中有“梦见兔,为贵,为上。”“梦后园,为兔,利……”这显然是把兔视为吉梦了。

历代画家中,有很多人是以善画兔而著称的,其中以唐朝边鸾和明朝徐谓绘的最出色。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唐边鸾所画的《双兔图》(另一说此画为五代黄筌所绘)。这幅图长22厘米,宽55厘米,画的是两只嬉闹的白兔。一只兔在前面回首而盼,另一只兔在后面张口追逐,它们活蹦乱跳,毛色纯白,前肢纤细有力,目光炯炯有神。明宣德时,云南大理有位善画兔的艺人名赵青言,他曾在京为宦,所画之兔栩栩如生。他的绝技是用金线画兔眉,极见功力。徐谓是明代花鸟画大家,擅长水墨写意花卉。《风雁图》为其代表作。在他的《墨花九段图》中,有《墨兔图》,墨气淋漓,生意盎然。清代画家金农以擅长画兔著称,其笔下的小兔十分传神。

中国古时有以兔入画的,也有以兔入塑的。江苏宜兴窑在元代烧制的双耳塑兔尊,以兔为腹,双耳为把。1953年在江苏新沂花厅遗址中出土一件造型丰满,栩栩如生的白玉兔形佩,其线条流畅,形态优美,是难得的艺术品。在湖北荆州熊家冢楚墓的车马坑西车马棚柱上均置有兔饰。1987年河南方城出土一件西汉兔尊,它通高19厘米,通长27厘米,青铜铸成。其造型独特,兔蹲坐,侧首,眼视前方,双耳后抿,前爪曲起抚抱一圆球。球上站立一只小鸟,回首反顾,栩栩如生。尊身为兔腹,椭圆形圈足,背上开椭圆形口,口盖上饰玉衡星纹,兔背中部铸一环钮。这件尊通体未施任何装饰花纹,仅用兔的天然形态和圆浑饱满的肢体、曲起的前爪来突出尊的主体,构思巧妙。它是一件具有很高价值的艺术珍品。1995年在北京平谷上宅遗址出土了一件泥质红陶质的“兔形尊”,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塑制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