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是什么生肖?
马在草原上飞驰的时候,不小心闯了别人的地盘,破坏了草场(破坏) 狗咬了人家一口,主人家找上门来让赔钱(报复) 羊用角抵着狼,不让他吃自己,狼气急败坏要吃了羊(反抗) 兔子被虎哥哥欺负得够呛,决定离家出走找妈妈,却在丛林里迷了路(逃命) 猴子捞月时,猪不小心碰倒了竹筏,使猴子陷入险境(害人) …… 生活中处处有“破坏”。 “破坏”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无心的;可能是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一件事情。无论怎样,“破坏”总会让人体验到负面的情绪——伤心、害怕、气愤甚至是绝望。
《红与黑》里有句名言:“当你毁灭了一千个生命,你就毁灭了这其中的全部幸福。” 的确,“破坏”常常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痛楚。 那么,为什么还要研究“破坏”呢? 因为,“破坏”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人生有四个状态: 婴儿期,我们完全依赖父母,父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只有在得到父母爱的前提下才能健康成长。 学步期,我们进入幼儿园,离开了父母的庇护所,开始学会独立,同时也拥有了小伙伴和爱玩耍的天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各种负面情绪,比如失落、孤独、挫败等,但我们学会了适应和排解。 青春叛逆期,我们像小小刺猬一样,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尖利的刺,用来保护自己脆弱敏感的心。同时,我们也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尊重。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可以说“破坏”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它让我们拥有面对挫折的能力,也拥有超越自我的潜能。 每个生命的成长都离不开“破坏”——破茧成蝶需要破坏蛹的身体,拔节生长需要拔掉多余的枝叶,大脑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诸多不必要的垃圾。如果没有了这些“破坏”,我们可能就永远停留在了过去,成为了茧中的蛹、枝杈上的绿叶和新生的蠢笨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