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考研?
1.为什么考研 ——对于多数普通学生来说,本科阶段所受到的教育环境相对狭窄,所在院校与目标院校的差距往往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短期内得到弥补(尤其是考顶尖名校的同学);选择考研也可以让我们有机会重新选择喜欢的专业,实现从理科到文科、从工科到社科的跨校、跨专业读研。
——当然也会有同学因为现在社会风气的影响而想着先读个研“镀金”一下,或者因为自身对于本科期间自己专业的失望,想换个专业学习。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其本身的规律性的,盲目转换容易对自己之后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弯路。
2.考什么——考生首先要明确是考全日制研究生还是在职研究生。 一般来说,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相对紧密,授课时间一般是周一到周五白天,适合准备全力备考并且希望全脱产学习的同学;而在职研究生则可以在业余时间进行课程学习,更适合希望边工作边学习,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面授的同学。
目前大多数学校招收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简称学硕)和专业型硕士(简称专硕)。
——学硕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份报名,10月份现场确认信息,12月份考试。考试科目为四门:政治、外语、数学和专业课。部分专业的初试不考数学,如哲学、法律等。
——专硕一般是在每年的10月份报名,11月份现场确认信息,12月份考试。除了个别学校的个别专业外,多数学校的专硕都是考两门:英语二和管理类综合。
还有单独命题的专业,如北京大学的人文社科、人文科学、中国社会学等,清华的生物、心理、建筑类等,这些都需要大家在报考时认真查看目标院校的招生目录。
3.怎么考——如果确定了要考研,剩下的就是努力了。 首先要在心态上调整好,然后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并坚决执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经验。 关于复习计划,我认为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基础、强化和冲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安排。 例如,我在大三期间就报了班,跟随老师系统的复习课程。寒假期间把教材都看了几遍,并在笔记中做了重点标记。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打基础,重在理解。
暑假是一个提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听课或者看书,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为后续复习提供方向和框架。
总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旦确定考研,就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去进行复习。 只要有了清晰的思路和努力的方向,成功便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