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放弃考研?
放弃的理由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就两条: 一条是考不上;另一条是不想考了。 第一条好理解,无非是备考期间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天赋异禀,最终结果不如人意。其实这种放弃也是最有意义的,至少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过,而大多数人的研究生考试都是“裸考”(除了考前一晚的复习)。
第二条就不太有意义了,毕竟只要报名并缴纳报名费,不管去不去考,总要有参加考试的勇气。 但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考生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比如原本打算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但因为各种原因拖延了大半个学期才拿出书本,这样短的备考时间必然导致最终考试不理想。又或者本身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眼看着考研倒计时一天天的减少,心理恐慌,但最终却不敢突破舒适圈去尝试新的可能。于是选择放弃,来年再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那么执着于一次考试的结果,而是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考虑一下未来如何能走上更好的道路。 例如这次考研失败,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没有充分地准备,那下次就要及时调整状态,积极应战。如果的确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实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为下一次的考研做好准备。
相反,如果你本身已经足够努力,那么就没什么可后悔的,这一次的考试结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毕竟人生又不是只有一次考试,既然目标是远方,又何苦纠结于一段旅途的风景呢?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