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哪个年级最难教?

谭钰嫣谭钰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哪个年级孩子最难教,难教在哪些方面”,这是广大教师、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对小学高、中、低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确实要比低年级的学生难教育一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思想发展水平差异大,个体间的独立性差异比较突出。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的校园集体生活,在思想上已形成一定的独立性。四年级的学生基本进入少年期,五、六年级则基本进入青春前期。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社会、人生有了新奇的探索和思考,他们迫切希望了解社会,渴望早日成为独立的人。在认识上,他们不仅渴望了解外部世界,而且逐渐深入开始探索人自身的内部世界。在情感方面,他们喜欢和同学一起交谈、游戏、活动、劳动、看课外书,他们与成人交往的愿望也日渐强烈,他们对人感兴趣,常常用好奇与崇拜的目光审视周围的环境,对“大人的世界”有相当浓厚的的兴趣和想入非非的幻想。在意志行动方面,他们不仅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烈的独立愿望。

由于高年级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群体分化”现象,班级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个性小群体”,如“好生群体”、“差生群体”、“爱运动群体”、“爱文艺群体”等,班级中个体差异变得十分明显。班级中“群体分化”越严重,学生个体独立性表现就越明显,教师组织管理班级的难度也就越大。学生个性特征发展迅速成为高年级生的又一特点。

高年级生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自信心、羞耻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得文明、礼貌、大方,能以成人的规范来约束自己,不随便打扰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不说谎话,不乱拿别人的东西;在行为规范上表现出文明、有序,自觉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上能自觉控制自己的情感,遵守纪律,能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学习主动性有所加强。另外,他们与小学生不一样,学习有较明确的目的和动机,有了一定的上进心,他们希望获得肯定、赞誉。他们希望有成绩突出、有威信、有能力的老师教育自己,并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看作是和成年人同等的人,能尊重他们、爱护他们。高年级生的这种要求反映出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已逐渐脱离幼稚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高年级生思维发展水平已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这一发展阶段表现在学生的认知活动方面主要体现在他们开始主动地有目的地认识事物,思维活动的自我调控性开始发展,思维中有了一些归纳、演绎和假设性的成分。他们能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形式来认识事物和开展学习,并且能根据作业的结果来调整自己的活动。

同时,高年级生还发展了具体形象性为主的形象思维,如想象、形象思维、语词思维等进一步发展,他们善于幻想,联想丰富,并且开始独立运用表象来思维。但是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不仅容易受外界事物直观形象的吸引,而且容易受自身情感支配和影响。如果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消极情绪或错误心理。

高年级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迅速,思维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是高年级生学习的潜力最大,表现欲望强烈,接受新事物,接受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高年级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不少学生常常表现出自控能力不强,自律性较差的现象。如果此时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学生行为上的紊乱,甚至造成不良的心理品质。

小学高年级生的这一特点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根据小学高年级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时地加以引导。教师既不可认为小学生年龄小,幼稚不懂事而随意放任,也不可以他们年龄越来越大,而要求过分严格,要严格地控制,既要顺应学生的发展水平,又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

小学高年级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较大,对小学高年级生的教育,教师要特别注意个别教育。因为高年级生在班级中的个体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小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扩大,使个别教育成为十分必要的,因为集体教育固然有教育的群众性的优越性,但是每个小学生又是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因而集体教育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个别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要根据小学高年级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因材施教。

个别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因为小学高年级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小学生需要父母的关怀、爱护、培养指导,父母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和家庭条件进行指导,帮助小学生发挥特长,学好文化,健康地成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