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明文怎么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中段的说明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规定:“阅读题目明确的说明文,能抓住要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相当于明确了我们对“说明文”教学要达成的目标——理清思路,体会情感。下面我就来看看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同样,一个根本不想上学,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的孩子,想让他写好说明文,那只能是希望渺茫。正因如此,我努力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紧张、压抑”的环境中走出来,进入一个轻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从中找到自我,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个学生在得到自由发展时,都有成功的感觉,以此激起学生对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并发自发地学习下去。
二、拟写提纲,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思路是文章的脉络,是作者行文的线索。有了清晰思路,文章就会条理分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思路、巧抒情。也就是说明文的顺序,要依据说明内容的特点和规律,灵活运用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做到这些,整个说明文也就明白了。
三、观察联想,抓住事物特征。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十足的相同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凡事皆有法则”,说明文所要说明的事物更是如此。因为事物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说明作者在说明文写作过程中也必须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特征的丢失,就会导致说明文写作失败。
四、发挥想象力,创造生动说明。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如说不出它的长处来,只是平叙平叙,尽管条理清楚,也是浪费时间。应该找出发它的特别长处,用力描写,让读者看一件物品,知道作者写这件物品,不是平叙,是有意的夸张。”发挥想象力改造说明文语言,就要使说明文语言生动,注意使用修饰成分,着重句式的灵活和变换,避免平铺直舒。
小学说明文怎么教?上述就是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