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比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会用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渗透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妙处,掌握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用直观图形的方法来表示。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活动用书(含习题),学习单,画图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用画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题目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师: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课件出示例1):学校组织春游,有49个同学去玩,坐6辆车,每辆限坐9人。问:怎样租车最省钱?
生:假设全都坐一辆车,需要租6辆车。那么总共就需要花6×9=54(元)。 生:假如49个人全部坐在一辆车上,那就可以节省一笔钱;如果不够,就增加一辆车子。
生:我算出来是60元。所以应该尽量让一个人搭多车的便车,这样最节省费用。 生:我的算法是9辆座位的车子,加上1辆中巴。一共花费81元。因此应该打两辆车,每辆车坐49÷2≈25(人)。 大于25人的,则乘坐大客车。 所以两种方案所需费用相同。 最省钱的方案就是每人各出5.5元,乘坐两辆车子。
师:你们真会算计,这么算下来,确实是这样子的。 (板书:少租车,人少上车) 师:第二个问题:现在有27名同学要参加跳绳比赛,每人都要跳到一定数量的绳子才算合格。已知每个同学每次可以跳7根或9根。问:最少要准备多少个跳绳才能达到要求?(课件出示例2)
生:27个人全部同时跳的话,可以跳27×7=189(根)。 生:因为27是个奇数,可以把27分成三个偶数相加,即分成9+9+9的形式。然后把这三个偶数相乘再除以3即可。 生:因为9大于7,所以我们可以先把所有的人分成几组,每组跳的次数一样多。然后每一组里有人没跳完9次,就把这个人数乘以9,加到这个组的总数上。最后把所有组加起来即可。
生:我的计算过程如下:9+9+9+…+9=(9×)(27÷9)=36(根) 答:最少需36根跳绳。 师:你们真聪明!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题目的解法有什么异同之处吗?(学生可能答不出,教师可启发学生从问题的结构特征方面去思考)
生:都是先把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生:都有“最少”、“最多”等字样,说明求解的问题带有明显的优化色彩。 生:都运用了方程的知识来解决。
三、课堂练习 下面我们来做一道应用题(课件出示例3):小明和小红共重503千克,小明的体重是小红的2倍。问:小明和小红各重多少千克?(注意: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算术过程正确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你能不能说说这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