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是不是初中?
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但是一般特指初级中学,即初中生。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教育”;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的省一级政府负责制,县、乡两级政府负责实施。”由此,我国将义务教育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教育,一类是职业教育。
其中,基础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而普通教育中又分小学(含幼儿园)、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每个学段的主要任务不同,所教知识内容也有不同侧重。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而基础教育的任务则是传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通高中与初级中学在教学上有着明确的衔接机制,确保初中毕业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方面没有障碍。
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初中学校3.75万所,毕业生692.81万人,比上年减少3.73%。这些数据表明,经过连年扩招之后,中国的高中(职高)升学率已接近55%(2017年已达58.3%),这一数字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然而,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12年中国普通高中1.38亿学生中只有一半参加了会考(相当于我们中考),而有70%左右的初中生可以升读高中。[1]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初中生没能顺利升入高中。这个数字远远高于我们的预期,也远高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68%)[2]。
尽管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学生依然面临严重的上学难题。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那些尚未普及高中的贫困地区,则会发现这里的孩子除了要面对学业的压力之外,还要饱受贫穷和贫苦带来的煎熬。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需要通过贷款、助学金或者辍学等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因此可以说,虽然我国的义务教育在普及程度和覆盖面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离“均衡”和“优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人人皆学、处处皆可学的时代,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