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冷冬还是暖冬?

昌蕙熙昌蕙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查了一下中国统计年鉴,从1961年到2017年中国平均温度数值变化。 可以看到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处于一个明显的寒冷期(和1935年以来的最低值基本相当)。

80年代以后,我国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我国平均气温为1.2℃,比1981年均值(-0.1℃)高1.3℃;比1961年至2017年年均值(0.5℃)高0.9℃。 因此单从气温这个指标来看,说今年冬天是冷冬好像并没有错。但是再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一段时间内也有几个年份冬季偏冷的,比如1991年和2004年,所以并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是冷冬。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又查阅了其他一些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中显示,2018年全年气候总体偏冷。那么是不是今年前三个季度的低温导致第四季CPI大涨呢?并不是,第四季CPI环比虽然上涨0.7%,但同比仍然下降0.5%,说明低温影响在第四季并没有体现出来,全年都是偏低的。也就是说,即使冬天再冷,没有雨雪天气,对物价的影响也是微乎甚微的。

既然高温和低温对CPI都没有什么影响,那到底什么叫暖冬,什么又叫冷冬呢? 我查询了一些气象学上的定义,发现国内对于暖冬和冷冬的划分主要参考的是入冬后温度高于或低于某个数值的标准差。如果标准差的绝对值大于1.5,并且大于去年相应月份数值的0.4倍,则判断入冬至立春期间温度异常,即会发生暖冬或者冷冬事件。

以北京为例,假设正常年份(1981至2010年间)北京11月平均气温比2月低1.4℃,如果某年度11月和2月温差小于1.4℃,且比上个月降温幅度小于1.5℃,就认为发生了「小寒大寒不下雪」的暖冬现象。反之,如果11月的温度高出2月0.5℃以上,那就认为是发生了「 小寒大寒大雪不冻手」 的冷冬。当然这些数值都是平均值,一旦出现了极端低温或者高温,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冬天的冷热性质。

通过上面这些数据,我想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周围的环境确实在变暖,这从历史上我国冬季气温数值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第二,单纯的冷冬或者暖冬的判断依据是有一定科学性的,但是这种属性是否足以影响气候和环境还值得商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