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钱贬值吗?
说点冷知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是年利率,但是银行给客户的存款利率都是月利率,比如你存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2.75%,一年之后按照36个月计算(按季度复利),月供利息=本金*年利率/4,首月利息=本金*年利率/12。那么每个月的利息是不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12个月的利息会远远大于36个月的利息。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利率是参考利率,各家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基础上进行上浮或者下浮调整形成的实际贷款利率,这个上浮或者下浮的比例各银行不一样,而且存款利率也是市场行为。
举个例子:假设某家银行存款利率是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了50%,也就是该银行的活期和定期一年的利率分别是0.35%和2.75%*1.5=4.125%。 那么根据上述公式,客户每月的利率如下: 首月月利率=4.125%/12=0.343% 月利息=本金*0.343% 前两个月月利息一样,第三个月开始后面每月比上个月少0.019%。
现在明白为什么同样在银行储蓄,存款和理财的收入差距这么大的原因了吧。当然买理财产品的时候要考虑这个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其他风险因素。 另外,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存款利率市场化,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的,比如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是100元,物价上涨5%,为了维持现在的购买力水平,人们持有的货币量应该增加100元/(1+5%)=95.24元,如果此时利率市场化,银行会根据资金供给情况和客户需求情况自主给出利率,这样消费者就需要多支付5%+5%*0.09524=10.26元的利息费才能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如果不利率市场化,银行按照固定利率结算给客户,那么需要多支出5%+5%*0.026=4.5元的利息费用,显然后者更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