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18年春节有几天?
农历2月4日,公历2018年3月5日。
还有八个月零十二天。 今天是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开始。 每个节气的“节气歌”中都有“春到人间万象新”“春雨丝丝万缕”等描述,可见春天是多美好的一个季节! “春”字在古诗中更是出现频率极高。 像《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绿叶晓莺啼,菜送绿盘春雀飞。 杜甫在这里以春天的蔬菜来反衬自己身处异乡的悲苦之情。 还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另一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鲀欲上时。长戟亭亭傲碧空,银鱼跃波惊午梦。 金缕绣袍白玉骢,锦茵团坐醉东风。绿杨影里停鸳翼,红杏枝头归燕踪。 这两首诗写的是早春二月,杨柳嫩黄,杏花粉红,鸭子戏水,鸳鸯嬉戏……一幅朝气蓬勃的春景图呈现在读者面前。 还有一首《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以“剪刀”喻春风,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初春特有的景象。 古代文人的诗句中,写花的诗比写草的多得多,然而“草”在古代诗歌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 正如王夫之所说:“春云、春树、春水、春光、春晓、春残、春草、春游,凡此者,无往而非春也。故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姜斋诗话·卷一》) 所以古人用“草”来描写春天是再合适不过了。 比如我们熟悉的王维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用“萋萋”来形容原上的青草,当然十分贴切;用“满”字写出惜别的感情也很到位。 另外,宋代词人史达祖的《绮罗香·咏柳絮》: 咏柳絮(宋·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所有风流俱绝。甚粉淡香清,瘦削诗腰,揉碎玉容明月。凭阑久、梦入江南,笑看翠绡轻拂。漫赢得、青帽披颓,未老东风自恶。 年光似急箭,流雪飘蓬,无计延伫。渐乱插蛾眉,浅扫胭脂,难画深愁重绪。江楼上、灯火昏黄,映窗摇碎影。休更说、流红千万,桃溪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