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出什么生肖?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夕”或“元宵”。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统文化中,“牛”是一个充满吉祥寓意的形象代表。古书《周礼》中有记载:“祀五帝之居,而奏黄钟,歌大吕,舞《咸池》。”黄钟、大吕都是我国古代的乐器,《咸池》则是根据黄帝时期的音乐创作的舞乐。这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就认为牛是一种与祭祀仪式有关的象征。
明代屠本畯的《海疏·瑞应宫》中提到:“汉武时,西域献神牛一,身有五色,文似莲花。”这暗示了牛在汉代就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祥瑞的象征。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也提到了“元夕”放烟花的习俗:“正月之旦,是为正日。承先代遗制,备置酒馔,祈五谷丰登,百祥俱至;燃灯续明,以迎新年。”这里的“元夕”就有如除夕的意思,指一年之中的第一天,也是这一天开始“燃灯续明”,这与唐代“烧灯”、南宋“烧紫姑”以及清代“烧塔”的民俗都有延续和传承的关系。
关于牛的成语很多都与勤劳致富有关,比如“牛郎织女”比喻真爱会穿越时空,永远幸福;“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牛耕田”比喻劳动最光荣;还有“牛鬼蛇神”“牛气冲天”等等,无不是对勤劳质朴的农村生活及农民的赞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