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相處什么生肖?
应该是鸡,因为公鸡打鸣天就亮了 而且“朝”字有“辰”还有“曰”,而“夕”字有“月”还有“犬”,“晨”和“暮”都有“日”“月”,但是都不完全包含对方,只有“朝”和“夕”都同时包含了对方的字形,所以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朝夕相处”是最合适的了! 至于那个“相”字就没啥好说的了,就是互相的意思。。。
其实这还是个谐音笑话,有个学生上课没听清老师讲的内容,于是下课去问老师,可是他不知道老师的名字怎么写,于是就问老师叫“什麼”吗?(“什麼”的“么”和“麼”同音),结果这个笑话流传开来,人们只知道是“某个教师教得不好”~“什麼”代替了那位老师的名字,而“麼”字表示的是这位老师教授的内容——用现代汉语的表达就是“某个教师的课,上得不咋地” 这种谐音笑话在我国古代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战国策》里的一个故事:
楚王欲以城封昭奚恤为宰相。昭奚恤曰:“所以为相者,无以官为利;王所以为王者,无以国为功。今王以官之,昭奚恤受而不辞。”王怒,曰:“寡人与夫子异姓,以为父子焉。”应曰:“昔唐尧之王也,尧曰‘谁可君天下’者,舜也。舜曰‘谁可尧者’者,禹也。故周任有言曰:‘为人上者,能颠沛之于下,以便其民。’是舜之事禹也,禹之事舜也,亦犹此矣。”
这个故事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样的:
楚国想拿一座城市来封赏给昭奚恤做宰相。昭奚恤说:“我当宰相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是因为做了宰相而有利的。大王之所以能成为大王,也不是因为有了国家才有功劳的。现在您要用一座城市让我做宰相,那我接受了也不会推辞。”楚王听了很生气,说道:“我与先生不是同一姓氏,却要把国事当作家事来处理。”昭奚恤回答说:“以前舜担任首领的时候,尧问他:‘谁是继位的人选呢?’舜回答说:‘是禹。’禹当上首领后,舜问他:‘谁能接替你呢?’禹回答说:‘是我的儿子启。’”
后来这个“谁可是君王”的故事还演变出了另一个版本,也是说明语言的模糊性带来的理解歧义的笑话:
宋神宗问王安石:“建中靖国的意思,是谁可以成为天子?”安石答道:“臣愚不知圣意所虑何事。若谓大臣不可欺,则先帝尝与之戏矣。”帝问何事,安石奏道:“先帝以靖康之耻对臣说过:‘汝诚士大夫,朕姑容之。’岂所谓大臣不可欺者乎?”
这个笑话里的语言就更暧昧了——“谁可以做天子”好像是可以理解的,但后面的解释更是让读者哭笑不得。皇帝问这话是什么意思,王安石装作不知,反问道:“难道是大臣不可以欺骗的吗?” ——这就是文字游戏在表达模糊性的经典案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