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属相是什么生肖?

印梓欣印梓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5个属相,既不是十二个属相,也不是六个属相。它是古人根据古代天文学的原理,将黄道附近的天体分为十二等份、每等份30°,使每个等份分别对应一个农历月份,而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对应的农历月份,就是“立春节气”或“立春”。 如上图展示,从“大寒”开始到“雨水”为第一个节气,立春是第一个月(寅月)的第一个节气。从“惊蛰”开始到“春分”为第二个节气,卯月的第一个节气。这样一直数下去,每个月的十个节气都被用光了,就用到下一个“月建”,也就是下一个“月令”的开始。所以古人用“二十四节气”来推算月份的先后顺序是没有错的。

然而用“月令”推算每一天的时间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为一个月可能有29或者30天,那么每天的位置就会移动一点,到月末可能就跑到了“辰时”,于是古人又建立了一个“周天”的概念,把圆周分成360度,并赋予度数以“地支”的名字,这样只要知道月支或日花的地支,就可以推算出时间的“干支”了。这种推算方法至今仍被使用于农历和十二生肖。 至于为何要用“干支纪年法”而不是其他纪年法,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阴阳合历必须要考虑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移动,以及因此导致的昼夜长短的变化。

而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家首创的“黄道纬差法”中,“地支”正好可以完美的表示这些角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所示,当太阳位于A点的时刻为冬至,也是全年白天最短的时刻。此时如果测得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则乙地正午太阳高角α'等于(90-α)。随着冬至节气到来,太阳由A移动至B,昼渐长夜渐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乙地正午太阳光高角也逐渐增加;当太阳经过B点到达C点,进入夏至,全年白天最长的一天。此时若测得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β,乙地正午太阳高角等于(90-β)。然后随着夏至节气过去,太阳由C点继续向D移动,白昼缩短,夜晚延长,甲地正午太阳的高度逐渐减小,而乙地正午太阳高角也慢慢降低。直到秋分,太阳完全移到乙地上方,全天平均分布,阴阳各半,故称“昼夜平分”。此后太阳由乙地沿对顶角线DE往东移动,逐渐进入冬至,冬去春来,万象更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