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禹什么生肖?
这个梗出自某相声段子的结尾,“一只来自东方的鸡——禹(羽)” 这一段子现在在网上已经找不到了,因为这段相声属于黄腔,不允许在网络播放。关于这段相声的原文这里就不贴出来了,因为不是太妥当。 但这段相声里的内容就是来源于《封神演义》中的摘星楼一段,纣王和妲己淫乐,有辱斯文,姜子牙大怒,手起打落,砸死了纣王和妲己。 然后武王伐纣成功,建立周朝。姜子牙封神的时候,觉得自己当初误伤纣王有罪,就给自己封了个“武成侯”,以功补过。可是到了汉朝,汉文帝觉得姜子牙当年的行为实在有损文明之邦的形象,就下诏削去了他的武成侯爵位。 到汉武帝在位时,有人上书给皇帝,说古人有言“尧舜不失天下,禹革前制,以授舜”,意思是尧舜在位时没有失去天下,是因为有禹这样的贤臣。如今汉家天道兴盛,理应遵循古制,授予臣子官职。于是汉武帝就把“武成侯”改为了“中山靖王”。 “中山靖王”虽然是个王,但是不住在中山国那里,也不在河北的中山郡。这“中”其实是中央的意思,他的王宫设在长安城之中。 为什么要把一个封地在河北的侯改成住在长安的“王爷”呢? 这是因为汉朝时的长安和后来的长安不同,后来的长安是指现在的西安;而汉朝的长安指的是长安县,今天的西安市西北。西汉初年,首都设在长安,刘邦是汉太祖高皇帝,庙号是“高祖”;汉文帝把首都移到了洛阳,但“高祖”这个庙号还是留着。后来汉武又迁都回长安后,用“武”代指“高祖”,是为武皇帝,同时把“武”作为自己的谥号。这样,这位爷就有了两个名字:汉世宗孝武皇帝、汉孝武皇帝。因为庙号和高号都有了,就得换个称呼了,否则称起来太复杂了。于是人们习惯地把汉武帝称为“中山靖王”。
为什么叫靖王而不叫敬王或思王呢? 这是取“汉世宗孝武皇帝”的“孝武”二字。因为“孝武”在汉朝时是作为汉帝的庙号的,而且“孝武”连称也很有魅力。如东汉的章帝叫做汉昭烈帝;东汉末年的献帝被曹魏加上了“孝懿”两字改为献皇帝。 “孝武”这个名字随着汉武帝下嫁女儿金屋藏娇而进了汉宫。汉武帝有一个女儿叫修成姐,下嫁给了上官桀。这家伙是个权臣,有一次犯了死罪,武帝大怒,准备诛杀全家。修成姐听说后,赶紧回家寻找父亲遗留下来的“孝武”印信,才因此避祸。 这个故事传到民间,人们就编成了“凤凰飞来”的民谣: “凤凰飞来,修成妹去。” “修成妹去,天子哭。” “天子哭,孝武起。” “孝武起,天下理(治)。” “孝武理(治),金乌飞。” “孝武死,金乌泣。” “金乌泣,孝武皇后怕怕(披发)。” “孝武皇后怕怕,修成姐耍耍(戴上孝武印信)。” “修成姐耍耍,天子笑了。” “天子笑,孝武醒了。” “孝武醒了,天下乱了。” 这首民谣把汉武帝的生死和王朝的兴亡连系了起来,可谓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