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代表端午?
端午在古人心中是非常重要的节日,除了有祭祀屈原的纪念意义外,也是一个祛病除邪、迎祥纳福的日子。 所以在古代,端午是一个重大而庄严的节日。
从文献记载来看,西周时期的端午已经是一个隆重的节日了,当时称端午节为“端五”。东汉时被称为“重午”或“重五”。而唐代诗人鲍溶的《端午日》诗中,也提到“每年端午便重逢”,可见唐朝时候的端午已经非常受欢迎了。
宋朝时,因为皇室姓赵,而赵家的祖宗赵玄朗出生在正月初五,于是为了与祖先呼应,将“端五”改名为“元宵”。到了明代,为了与元宵节区分,又改回了“端五”;清代以后逐渐有了“端午”之称。
那为什么最终定型为“端午”呢?这不得不提一个人——屈原。 据说屈原于五月五日自沉之后,当地人哀痛异常,至今留有许多与屈原相关的古迹。而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所以,粽子的出现和屈原被奉为端午节的代表人物是分不开的。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粽子会出现在五月初五这个日子呢?
据传,粽子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越国宰相范蠡的女儿浣纱之际,不过那时的粽子非常小,而且只是地方性流行的食物而已。 直到晋代,才出现了正式记载粽子的文字,而此时的粽子已经流传至北方。但南方依旧不把粽子当成节令食品。
真正让粽子出名的是屈原,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吃货,《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描述:“粔籹蜜饵,有一些食物,吃起来香喷喷、甜丝丝。”这里的“粔籹”就是蒸熟的糯米条或者糯米球,而“蜜饵”则是放糖的年糕。这两样东西都是粽子的前身。
到宋代,粽子的做法变得更加多样,不仅有小角黍,还有锥子粽、甜浆粽、熏粽、九子粽等。南宋诗人陆游在他的作品《老学庵笔记》中就提到了九子粽。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屈原送的粽子。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下诏设立“端午宴”,皇帝亲祀屈原于此日。宋朝苏轼有诗曰:“彩线轻缠红玉腕,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描绘的就是妇女们在五月五日这天系五彩丝线和佩带香囊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