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代表什么生肖?
“拗”这个字在古汉语中一般有两种读音,读作niòu(去声)时,表示“使弯曲,使不顺畅;倔强,固执”的意思,比如“拗口”“执拗”“倔头驴子”“脾气很拗”等;而读作ào(去声)时,意思则是“弯曲”、“别扭”等——前者往往指人比较固执、死板,后者则多指事物形态上的异常。此外还有“拗失”这个词,读作ào shī,是“错失良机”的意思。
关于“拗”的这三种意思,最早见于《广韵》和《集韵》两本古代词书所收录的一个东汉学者的注释——“‘拗,曲也’,《汉书》曰:‘作牛马角’;又,《汉书》曰:‘牛马斗者’;凡物相忤而不顺者谓之拗。”这个东汉学者所说的“《汉书》”其实就是指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匈奴列传》里的记载,原文是:“乌桓者,故冒顿单于之苗裔也……其西可千余里,有乘黄邑,中有山,形如乘黄,因以名邑。东则辽东属国,西至敦煌,南北过大漠,皆有郡县。……至于莽始兴,匈奴稍北,乌桓更弱,宣帝之时,匈奴内乱,乌桓乘弱,扰匈奴之边,得匈奴之众。”
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乌桓和匈奴的征战情况,其中“作牛马角”“斗”以及最后一句的“得匈奴之众”中的“得”字都说明一个事实:作战时双方往往要把对方逼入绝境,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会使出浑身解数,像牛马一样用头、角相互抵撞,这样双方才会分出胜负。而在平常的时候,这两个民族也是“相违不和”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着很深的民族歧视。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环境和根深蒂固的民族偏见,使得双方的交往十分有限且不愉快,“汉使至匈奴,匈官见汉使,就便拂衣,欲还室中。使者恐,想其势,欲令汉使拜胡官。”可见乌桓和匈奴的关系就如同《三国演义》中描写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后刘备对赵云所说的一句话:“子龙一身都是胆!” “拗”作为“使弯曲,使不顺畅”解时的第一个出处就是形容这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情形——他们彼此看不惯,又缺少沟通,于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让事态变得越发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