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指什么生肖?
“嫡”字的字义演变 字形演变 “嫡”的本义是诸侯王或帝王的正妻所生的儿子,是与庶子相对而言。《说文》:“嫡,天子诸侯之正妻也。从女德声。”“娣”指妹妹,古代有姊弟同嫁一夫的现象,于是用“娣”表示妹妹的意思。后来“嫡”专指丈夫的正妻,而“娣”则用来称呼丈夫的小老婆(也就是妾)。
由“嫡”的本义可以引申出与它相关的几个概念:第一,诸侯王的夫人称“帝姬”;第二,天子的女儿称“公主”;第三,皇帝的祖母叫“太皇太后”、母亲叫“皇太后”;第四,皇帝的妻妾称为“坤妃”、“贵妃”等。这些称谓都有“大”的意思。
古代的嫡长子是一种官职,不是身份,只有担任了这个职务的人才可称之为“嫡长子”。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军队里的参谋长,负责辅佐国君和主持祭祀等仪式。由于地位很重要,又往往由君主最信任的大臣来担任,所以常成为权臣争利的工具。
在周代,天子设有三位嫡长子,他们分别继承天子位置的次序为:“昭”、“穆”、“恭”。到了汉代,皇帝设有五位嫡长子,即太子、三公、大将,各自拥有自己的领地、属官和旗帜等,并有朝觐、述职、祭祖等法定程序,由此形成“立储”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