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属什么生肖?
《说文》云:“潼,水涌涌也。从水,童声”。段玉裁注曰:“凡言涌者,皆谓水上起浪。此与洮音同,以形异为转。”“洮,水名,在陇西郡。洮之状如深潭,水波文起,又复归下。”
《水经·渭水注》:“(清水)东径蒲坂北,世传尧舜所都者也。南去河千有余里。其水东流历于积石山。山下有水广圆数百步,谓之壶口。其侧有谷,名曰赤水,水色如血。又有石濑,名武阳。水力隆盛,奔浪涌沸,汤汤(滔滔),故世号‘赤泉’焉。赤水之川,自出昆仑,分为三派,一迳流沙,一注汾河,一注黄河。
余按《庄子·秋水篇》,言海神通乎百川。《列子·汤问篇》言渤海之东不知几亿里,有大壑焉,环沧海者,水行莫能穷。盖谓此也。俗间语云:‘东海广,不可极。’言大壑西满。余按《淮南万毕术》云:‘东海之中,有山如山;上有兽如马。’
盖指此也。山之所止,水则洄旋。(郭璞注疏:“应劭曰:‘洄,回溯也。’”)山之名日‘岱舆’,言山形之大,其重可载海中行舟也。《穆天子传》云:‘天子乘舟,渡河,泝源而上。’谓此也。山之中有谷,其形状如井,水色清冽,其味甘甜。其山之旁,有泉涌出,其形如车轮,其声如雷鸣。
人牧马于此,必惊骇。盖其地有‘不周风’焉。所谓‘风若牛首,有翼而飞’(《山海经·大荒西经》),即此也。其山顶上,有石如斧,故名‘斧刃岭’。其水北注,即古所谓汾水也。” 这里出现了不少文化上的记忆碎片,它们或多或少与“潼”字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我整理了一下,大致有以下这些:
1、《尚书·禹贡》中的“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泽”和“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这应该是最古老的关于黄河、长江以及淮河的记载,其中“沇水”就是后来的“沇河”,亦作“沇漾”、“沇衍”,东汉班固注《汉书·地理志》引臣瓒曰:“沇水,东流入吴会者也”,唐代颜师古注《隋书·帝纪第八》引沇河曰:“其在宋州梁国县界,自山而动,东北流经县北,至埇桥而东注大海。”这个“沇河”也就是后来的“汶河”、“汶水”。至于为什么叫“沇”,清代孙诒让在《契文举例·考异》中提出意见说:“盖古人造字,于平正中寓奇谲之象,似此从(氵允)之字,疑本作' ',其后传写误倒也。' 当作沼,谓水流其间也。”
2、《庄子·秋水》中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这应该是最早的关于黄河的描写。
3、《水经》中的“清水东径蒲坂北……其水东流历于积石山……”和“(清水)南去河千有余里。其水东北流,径安邑故城南。城中有井,水恒不涸,百姓烹煮取给。东过王官池,池边有庙,祀汉王景纯。景纯,河东人也,少好学,善卜筮。后汉永建初,为尚书郎,出为魏郡太守。”这两条记述了两条河流,一个是今山西省芮城县的芮河,另一条是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渑池河。其中后一条或许可以确定的就是其下游叫做渑池河。这条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最早提到“渑池”二字的文献。
4、东汉应劭撰《风俗通·声音篇》“《诗》曰:‘关雎雝雝,鹤鸣嘤嘤。’郑玄序《国风》曰:‘雎鸠,王雎也,幽王之时,思妃妾之多淫者。’《商颂》曰:‘雁雁,肃肃。’《毛诗》云:‘肃肃,雁也。’《韩诗》曰:‘雁,大曰鹅,小曰雁。’《广雅》曰:‘雁,鹜也。’然则王雎,今之鸭也。善於泅水,不能高飞。生池沼,俗呼为家鸭。”这一段提到了今天北京地区的家养鸭子。这种鸟类在古代被称为王雎或者雎鸠,它在古代文学中通常象征爱情忠贞、配偶稳定的美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