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车共挽什么生肖?

尉建昆尉建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鹿车共挽”是古代汉族民间婚礼俗,这个习俗的由来和《诗经·卫风·硕鼠》中的诗句有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原本的意思是指夫妻情浓,可以同患难、共生死;而用这句诗来祝新人的婚姻天长地久,却是从东汉时期开始的。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注释《诗经·秦风·无衣》时,引用了这两句诗——执手以盟,遂成昏姻。

意思是说,男女双方握手约定,结为夫妇。后来人们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形容夫妻感情深厚。 在汉朝之后的一段岁月里,这句诗开始普及起来,逐渐流传到了现代。 “驾鹤西去”的典故,与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相关。相传,李白的妻子赵香炉死后,李白悲痛万分,他来到一座小山上,对着妻子的遗体大声喊道:“明月何皎皎,照我罗衾寒。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关。欲寻芳草去,寂寞无人伴。黄昏独倚阑,相思愁万千。人随灯影去,泪逐钟鼓落。美人今何在?孤雁空楼月。” 李白越哭越伤心,最后竟然扑倒在妻子的床边,睡着了。在他梦中,妻子化身成为一只美丽的白鹤,说道:“夫君勿悲!妾身虽去,情意永存。”话音刚落,只见白鹤振翅翱翔,渐渐飞远。李白醒来后,发现床边果然放着一个枕头,上面绣着一句诗意境悠远的诗——“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出自《鹊桥仙·七夕》)

后来的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把“驾鹤西去”作为祝新人白头到老、永结同心之意的象征。 除了“驾鹤西去”外,还有“玉兔捣药”“乌鹊填河”等传说,也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姻缘的向往之情。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婚俗。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大概要属“跑婚俗”。

“跑婚俗”又叫“游婚俗”或“颠轿戏”,流行于我国江南地区,是在结婚当天,由新郎或者新娘扮演小丑,进行集体表演的民间艺术。 “跑婚俗”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有趣,主要围绕吉祥如意的主题展开,演员们身着喜庆的古装,手持扇子、如意、红包等道具,一边唱一边跳地进屋。他们有时甚至需要爬在地上,通过翻滚、抱腿、顶腰等方式将新人带到新房中。

仲孙淑涵仲孙淑涵优质答主

鹿车也作“鹿架车”,是简陋的车,一般夫妻同乘。《后汉书》李贤注曰:“鹿车狭小,惟容一鹿,因以为名。”三国时,隐士管宁和好友华歆锄菜,见到一个黄金,管宁不为所动,照锄不误,而华歆捡起黄金犹豫半天后才又扔掉。后来,华歆做了官,坐着大车经过十字路口,而管宁坐着鹿车经过,华歆感到十分羞愧。后以“鹿车”指平民所乘的车。鹿车共挽意指贫贱夫妻同甘苦患难与共。《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东汉时期,陕西人梁鸿读书时好礼节,娶孟氏女为妻,孟女十三四岁就懂得避帘而坐,成亲之日孟光也不笑,婚后一起到霸陵山区去耕种隐居,每次梁鸿拿回饭食她都把盛饭的食盘举得同眉毛一般高,这样夫妻感情很好,并称小车一起回扶风老家。后以鹿车共挽形容夫妻同甘苦、共患难。鹿车共挽,是指夫妇一同车而坐,隐居避世。后用来指老伴,多指老年夫妻。通常有鹿车荷载、荷载鹿车、鹿车之眷、共挽鹿车、共载鹿车、共挽鹿裘、鹿裘共老、共挽鹿车荷载等说法。鹿在十二生肖属相中排行第八。生肖属相又叫属生肖、生肖属,也就是用12种动物(如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来记人的出生年份。“属”是“属相”的意思,“生肖”是相貌的意思。生肖属相就是“所出生之年相貌”,简称生肖。人们以12种动物为生肖属是为了便于记忆,实际上一个人的相貌与生肖无关。生肖之说与地支纪年相配,始于东汉,至今巳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因此,有这种说法,应属兔的是领导,属牛的是劳力,属猪的是财库,属猴的是智多星,属龙的是当大官的,属狗的是看门的!在中国民俗中,十二生肖中的鼠、牛、龙、马、羊、猴和猪均为吉兽,而虎、蛇、鸡和狗为凶兽。

本意原为“以车拉鹿”,即指用车拉运或牵引鹿。

引申义有:

1、以车子载运的意思。如宋朝林景熙《送僧还天台省其侄》诗:“溪堂梦落夜初分,一龛山灯共鹿车。”

2、引申指“简陋(小)的车”,亦指平民所乘的车。如三国魏陈粲《辨神答难》:“有车马之好,宜坐兰,驾 骖 骏。而犹处鹿车,驾赢牛,不为不能驰腾,聊以自守尔。”

南朝梁刘孝仪《追赠侍中诏》:“方从玉辂,翻回木车,霜飙既厉,寒原载阴,游尘暗陌,悲风切林。惟君远迈,携手同归,鹿车共挽,行子独违。”

《南史·隐逸传上·张充》:“﹝ 张充 ﹞家甚贫约,兄弟四人,皆以孝克著称。居父母丧,创至骨,杖而后起。每至忌辰,号绝于地,以泪和墨致哀,因感厉成疾,于宅前横尸一宿。母亡时,兄弟并幼,无业可资,父友故汝南周氏,假大船将土,载充母丧还乡。 期 咸和 末,大旱,朝廷录义行,乃下诏追还周、张本船,令充载母还葬。”

《梁书·武帝诸子传·庐陵王萧续》:“ 太子 萧 继 将行,帝命随 世子 车后去。续乞从鹿车载父送,事不获申。及至江渚登舟,恋望弥切。”

3、借指夫妻同甘苦,患难与共。

宋辛弃疾《沁园春·和卢国华提刑喜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