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生肖是指什么生肖?
“本命”概念最早来源于道教,《道书》云:“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背为天阳、向为地阴。人生行功立德,皆由太极阴阳所化。”又云:“人生自诞之辰为其本命元辰。” 故有道教“本命元辰”的说法,也就是说我们人出生的年份属相就是我们各自的本命。
在道书中明确指出了人的本命,那么如何推算呢?以子年生人为例,子时为23时至1时,子初为甲子年寅月辰日亥时,子中为甲午年卯月巳日酉时,子末为甲戌年申月亥日卯时。此即为本命。其余依此类推。
而现代人所说的“本命年”则源于中国农历的纪年法,即用干支来表示年份,一个干支代表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等。这种纪年法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连续的六年相当于一个时辰,其中前三年是第一个时辰,后三年是第二个时辰。这样按照六十甲子顺序下去,每一个甲子年间就包含了六个时辰。 而古人把一天划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由此可以建立一种联系,把每天分成两个时辰组,每组各对应三颗星(即三天)。
用今天的科学观点来看,这种把时间划分成一个个小段的方式确实有点意思。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位置,而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靠近或者远离太阳一点,从而使得每年冬至(或夏至)的时候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略有变化。这就导致了每年冬至(或夏至)时候太阳升起的时间(即地方时)比上一年有所增加(或减少)。
而上述的每连续六年有三个时辰的做法恰恰是把每天的时间均匀分割成了十二份,使得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秋(立冬)等节气正好落在每一天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样的分方法似乎也符合大自然的节奏。当然这种每四年加一天的设置实际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它只是为了防止农历出现闰月而导致春节在农历月份中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