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鸡属什么?
“鸡”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是关于我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西汉的《春秋》和南北朝的《南齐书·五行志》也均有记载。 《周礼》中记载,周代设有负责祭祀的官员,称“祀官”,有“大宗伯”、“小宗伯”等,掌管天子、诸侯祭祀社稷以及门神、灶神的仪式;还有管理祭祀用品的“宰”及帮助祭祀者举火燎烟的“燎司”。 据考证,这些祭司的服饰上有雉(野鸡)文饰,所以叫“祝雉”或“祝鸡”。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述了刘邦的相国萧何制定汉律的故事。其中提到汉朝初年,朝廷设“祝鸡君”一职,掌管祭祀时用鹑鸟(一种体形比鸡小的鸟类)或野鸡放血仪式。 “祝鸡”到唐朝成了“祝鹅”。杜甫在诗歌《腊日》中提到“腊味”时说:“口占(随嘴上说)新咏已上除,斋居寂出寒灰伏。小春此未花,百草还坚雪。”这里说的“腊日”就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诗中的“蜡”与“腊”通假,都是指古代春节祭祀所用的牲畜,用“鸭”作原料制成的点心就叫“鸭儿糕”,用黏米面团做的年糕就叫“黏黍糕”(也叫“黏饽饽”)。这种以禽兽为原料的糕点,在腊月时,摆满了祭坛。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史料记载,十二生肖的术数著作在东汉即已出现,31年刊印的《论衡》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十二生肖的完整记载。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推移演化为定制,直到现在。
以十二属相记人的出生年叫十二生肖属相纪年。十二生肖的周期为十二年一次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中国是使用十二生肖纪年的发祥地。
十二生肖纪年法不但在中国(包括蒙古、朝鲜、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使用外,而且在遥远的欧洲大陆中部的保加利亚也在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世界上已经有五十余国家和地区在使用十二生肖纪年,十二生肖纪年法已逐渐成为全人类使用的方式之一。
酉属鸡,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酉”是“酒”字的本字,本义是“酒”。天干中壬、癸所对应的卦是“坎”,坎为水,所以酉为“酉”。“酉”与酒之间的联系在于当时酿酒的容器,多用鸡栖息过的瓦罐,这样的罐子酿出的酒质量特别好,于是人们就把酉与酒联系起来,酿酒离不开水,于是将壬癸的“水”加在酉的下面就成了酒字。鸡在十二时辰中与酉时相应。
由于古代人们日常的主要用酒是浊酒,酒和水差别不太大,酿酒又离不开水,所以酉本也有“水”的意思,地支十二辰又用十二种动物表示,所以就用到了乌龟,乌龟长生在水,而且古人认为乌龟的花纹暗含天象,能显示风水的吉凶,可以为人生和事业的顺利带来吉利,于是酉在传统术数上,就有了代表“风水”的意义。
在现代星座里则与天蝎座的时间相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