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什么属相好?
十二生肖,也称为十二属相或十二辰,指在中国古代民间,人们将每一天的起始时间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个时辰,每个时辰为现在两个小时,这样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为一个单元,共划分成十二个时辰,而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对应的动物作为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生肖”,并且这个概念一直沿用至今。虽然只是简单的按照一天之中十二个时辰的划分,但是古人对于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显得极为认真和严谨,甚至有了所谓的“生肖顺序论”、“生肖轮回论”等说法。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 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在观测恒星时,把恒星分为三群,用三个星座的时间间隔来称呼白天的一段时间(一个时辰),由于地球每年都要绕太阳公转一圈,因此同一个星座每年升起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而不同星座的人就会根据不同的日期逐渐上升或者下落,这种现象被称为「岁差」。
基于此,古人就认为每一年的某一天,每个生肖都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行走到大地上的某一个位置,然后开始新的一天,一年之后所有生肖都循环一遍。也就是说,在古代人的观念里,世间万物都是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包括自然界中的风调雨顺,也包括人间社会的治乱兴衰,而这似乎正好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哲学理念相吻合。所以,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古人们不仅相信万物有灵且灵皆相同(比如雨水、白露、寒露等节气在古代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每个节有三个候,每个候都有对应的花信风,也就是花的象征,人们认为花信风到来之时,自然界的万物也就都有了生机),而且也很容易接受「十二生肖轮回论」的说法。
时至今日,虽然我们早已不再使用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方法来看待大自然的变化,但关于十二生肖的概念却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标签之一。 而在我看来,十二生肖除了是一种符号和代号之外,它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